陳世宗/台中報導
牛罵頭遺址是中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園區工程嚴重延宕,設施損毀未修雜草叢生,引起文史團體強烈抨擊。副市長蔡炳坤昨日前往勘查,決定今年五月重新開放參觀,明年朝OT規畫;市議員楊典忠爭取該園區作為國定遺址,為先民開發史留下歷史見證。
距今四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年前間的牛罵頭遺址,位於鰲峰山上,是國內第一個「命名遺址」;出土陶器以紅、褐色繩紋陶為主,石器的類型常見的有斧鋤形器、石刀等農漁獵用具。
地方耆老說牛罵頭遺址最早發現於日治時代末期,戰後歷經五○至七○年代調查研究後,趨於停頓,遺址所在地原陸軍清水營區,即日治時代台中州大甲郡清水神社所在;經劉益昌教授考古試掘,發現日治時代興建神社,將山嶺地形推平破壞原文化層。
文化局表示,營區內西、北側區域,目前保存有良好文化層堆積,出土有石頭排列的建築遺構;專家建議以現有營區建築規畫鄉土教育文化園區,展示以中部地區史前時期至當代平埔族群文化為主。
蔡炳坤昨前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視察,聽取文化資產中心簡報,目前正進行消防設施、水電及空調設備,預計四月初完成,將於五月間重新開放民眾參觀,未來將朝委外經營。楊典忠要求市府應積極申請牛罵頭遺址作為國定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