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台南永康復興里因「老兵文化園區」彩繪大大出名,由於地屬國有財產署,住的是老兵,卻不是眷村,被稱為「小調景嶺」。鄰近眷村已拆除改建,四周大樓林立,這裡卻還保有近800戶矮房子,居民曾自嘲「被遺忘的眷村」,成為市區奇景。
「復興老兵文化園區」有著如香港調景嶺般的故事,是一處「被遺忘的眷村」。 記者吳淑玲/攝影
復興里長李鎮國說,當地早期地名是「網寮」,現在的復興路早年稱為「網寮街」,非常熱鬧,後來又稱「四分子」、「影劇三村」等,主要泛指復華、復國、光復、建國、復興等10個里。
15年前李鎮國為照顧年邁雙親搬回老家,並連任4屆里長。他說,復興里的「老兵」是弱勢中的弱勢,因階級低無法住在眷村,早年自行覓地安身,最後在一大片甘蔗園裡搭建房子。
這塊地為國有土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台灣省長時,曾協助重新測量土地辦理承租,但居民至今未擁有所有權。當地巷弄蜿蜒,汽車無法進入,李鎮國努力將以往的劣勢「翻轉」成為特色。
「小寶,怎麼叫你送麵粉,送了50年!」說起老兵返鄉探親和老母親的對話,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故事,真實發生在復興里老兵身上,他盼透過眷村彩繪、故事屋等努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被遺忘的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