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躉繳儲蓄險賣太好,保費收入快速增加,引起金管會關注,預計最快年底出手加強監管,方向為大幅調降短年期躉繳商品的責任準備金利率,影響所及,包括還本終身壽險、利變型壽險等,保費都可能上漲。
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業前7月新契約保費達7,61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7%,另一方面,到7月底為止,壽險業國外投資餘額高達11.7兆元,這反映保費收入滾滾湧入的同時,卻因國內利率長期偏低,收進來的保費又讓險公司大舉轉移到海外投資。
然而,海外不論債市或股市,都面臨美國不知何時升息的高度不確定性,一旦美國升息,或大型經濟體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寬鬆貨幣(QE)堆砌的股債榮景,很可能化為泡影,引發新一輪的市場震盪,對壽險資金海外投資將是一大風險。
銀行利率已跑不贏通膨上升的速度,因此台灣人喜好透過儲蓄險來保住財富,也推升保費收入飆漲;丁克華擔任金管會主委時,就要求保險局研議加強對類定存或類全委保單的監管。
據了解,金管會最快年底會祭出監管措施,目前朝兩方向研議。第一,金管會正在研擬下調責任準備金利率至貼近市場水準,其中短年期儲蓄險的責任準備金利率,將調降更多。換言之,屆時保費將大幅上漲,影響買氣。
第二、金管會建立的「商品結構綜合評分值」,未來賣儲蓄險獲得的分數將大幅調降,進行差異化管理。評分值太低,就無法獲得提高海外投資額度等獎勵措施。
金管會官員表示,壽險業者不能一方面猛賣保單收取保費,一方面又不斷要金管會開放更多海外投資管道。更何況,現在連傳統終身壽險都有變成儲蓄險的性質,保戶透過解約,只要保險公司退回的錢大於所繳之保費,就可以計算內部報酬率(IRR),但這樣的做法,已偏離保險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