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最新公布的「2020台灣私募股權基金白皮書」顯示,台灣併購投資件數和金額連兩年顯著下滑,僅大型傳統PE性質案件仍有一定熱度,但新創事業並未獲得青睞。白皮書研究團隊提出兩大困境,一是目前缺乏明確法條定義何謂私募股權基金,導致投資誘因不足;二是私募股權業沒有明確主管機關。
對此,國發會主委龔明鑫14日出席「2020私募股權論壇」時,口頭應允國發會可當主管機關,未來可能先採取低度管理方式,由國發會負責輔導與跨部會協調。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2020私募股權論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盧明光(左五)邀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右四)出席。圖/顏謙隆
2020台灣私募股權基金白皮書是由勤業眾信連合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財務服務公司共同發表。德勤財務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指出,2019年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募資總額達6,240億美元,使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可支配資金達2.5兆美元,突破2018年歷史紀錄;旦相較於印度及南韓2019年平均約30%投資金額成長率,台灣甚至有降溫跡象。台灣募股權基金曾於2018年曾創歷史新高的31件交易案及第二高的交易總額24.3億元,2019年度交易案總額僅18件、交易金額降至18億美元。2020上半年交易案件為16件,總交易金額約6.1億美元,一半以上案件交易金額小於3千萬美元。
潘家涓表示,缺乏明確法條定義PE基金,是台灣遇到的一大問題,必須有實際法條定義,才有助擴大資金導入產業,提升企業轉型。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盧明光也表示,私募股權基金的多元投資併購模式,最能協助台灣企業現階段最迫切的三大問題,即接班傳承、數位轉型與跨國布局。
龔明鑫表示,併購股權業可幫很多忙,為大型企業轉型整併是其一,還有更多二代接班企業、移出大陸的台商股權須調整,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可發揮「Know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