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
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組成「嘉義老戲院觀察團」,實際勘察並蒐集文獻資料,發現嘉市日據至今,戲院多達20家,二戰後更密集分布市區,放映電影或演歌仔戲、布袋戲等。雖然大多數已歇業,國寶、嘉雲南、好萊塢戲院仍殘留設施,讓人拼湊歷史風貌,也讓7、8年級生感到不可思議。
嘉義老戲院觀察團獲得市府文化局「嘉市地方學暨文化生活圈學習徵選及輔導」補助38萬元,號召10多位在地文史同好訪查4個多月,將出版專書。昨天在舊市公所發表成果。
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常務理事郭盈良說,嘉市從日據時期日人高松豐次郎開設首間戲院「嘉義座」,另有國民戲院、慶昇戲院;1945年戰後出現大同戲院、國寶戲院、大光明戲院等,此時期以獨棟建築為主;1980年後嘉雲南戲院、義美戲院、新榮戲院等,設於大樓建築中。
郭盈良表示,團隊探查殘留老戲院設施、老老闆,國寶戲院在中正路林聰明砂鍋魚頭旁,留有舊招牌;嘉南商業大樓內的嘉雲南戲院,設備已遭拆除;金財神大樓內好萊塢戲院,因921整棟被判危樓停業;新榮路頂好超市,可窺見華南戲院外貌。
市議員蔡永泉昨天回憶老戲院,如數家珍,包括中央戲院是演歌仔戲,興中戲院演布袋戲,他父親賣魚完下午去看;慶昇戲院演梁山伯與祝英台,他母親看了2次;而他最有印象大光明戲院、羅山戲院會「插片」,偷演三級片,他說,「訪查老戲院很有意義,一個城市人民有共同回憶,有感情,才會愛護這裡」。
現僅存新榮、嘉年華2家老戲院,嘉市文化局透露,有意結合新榮戲院推動「國民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