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羅真、楊雅棠/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工作忙碌、睡眠不足,常利用假日償還「睡眠債」,但研究顯示,補眠危及健康,長期恐增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專家說,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很難用補眠的方式補回來。偶爾熬夜,可透過午休,以及提早入睡、延後起床,補回睡眠,至於補眠原則是不要睡超過中午。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煜軒醫師表示,長期處於「平日睡得少、假日睡得多」,就是所謂的社交時差,也就是例假日的補眠,近年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補眠等不規律的睡眠作息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
研究顯示,平日與假日睡眠時間每落差一小時,心血管疾病罹病風險就提高一成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心血管疾病為例,平日與假日睡眠時間每落差一小時,就提高一成一罹病風險;國際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今年刊登一篇研究指,睡眠不足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容易導致血糖過高,罹患糖尿病,而周六周日補眠風險更大,會使胰島素敏感性更差,血糖更不易控制。
前一天熬夜,該怎麼補回來?林煜軒建議,隔日最好午休小睡,但不超過卅分鐘,如果仍舊精神不濟,就必須拉長夜間睡眠時間,建議以正常睡眠時段的中間點為基準,提早入睡、延後起床。例如,平常十二點睡覺,早上七點起床,就可提早至十一點入睡,早上則是延後至七點半或八點起床。
平日熬夜而利用假日補眠,這是許多上班族例常生活型態,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可以偶爾少睡一點,但至少要達到正常睡眠時間的三分之二。短期熬夜像是拚期末考,只要回歸正常睡眠,還有可能「補回來」。若是長期熬夜、延後睡眠,繼而造成睡眠不足,很難用補眠方式補回來。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短期熬夜,確實可以「補回來」,但補眠原則是不要睡超過中午。中午過後若是覺得疲累,可以小睡片刻,但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以免身體產生錯覺,日夜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