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去年台北市都市更新核定事業計畫共40件,相較前幾年每年僅10幾件,核定件數明顯爆量,但受限《都市更新條例》部分條文違憲失效,即便文林苑事件已經和解落幕,整體都更進度卻仍窒礙難行,現在政府期盼透過百分之百協議合建做出都更成績,但恐怕卻演變為「變相送建商容積」。
都更核定件數與完工落成數相差懸殊。(好房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北市都更核定事業計畫的件數,在2009年之前為91件,2010年共15件、2011年17件,去年則暴量新增40件,目前全市共核定案件為179件。但以採取權利變換的案件來說,事業計畫核定之後才是與住戶協調分屋的關鍵,核定未必能快速拆屋。
例如北市在2010年8月推出的「老舊中低層公寓更新專案」,也就是一般稱作的「1坪換1坪」都更專案,在2012年11月才出現首件核定案,由興富發整合位於南港路一段、興東街共2800坪都更案,該案仍需耗時進行協議權利分配,保守在3年內取得建照,才會改建。
都市更新目的是創造地主、實施者及環境的三贏局面,但政府為了加快「帳面業績」,去開始新北市推出「簡易都更」、台北市則實行「快速通關」,兩者最大共通點就是給予100%協議合建案能快速核定通過,只不過,若僅是建商買斷土地,再申請都更獎勵,這樣稱作都更嗎?恐怕只是送容積鈔票,拼業績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