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因曾服務過的2名「廢墟少年」相繼自殺,台南市口埤教會牧師娘許素芬昨上街頭舉牌,戴口罩用「沉默」表達無言抗議 ,希望喚起政府重視兒少生存權及青少年自殺問題。
台南市口埤教會牧師娘許素芬今天上街頭舉牌,對於兩個少年之死,用「沈默」表達無言的控訴。記者吳淑玲/攝影
廢墟少年是指表面看似有家,但實際生活在欠缺家庭與社會支援的成長環境,有如廢墟狀態的孩子;他們多來自政府定義的近3萬個高風險家庭。
年初才宣告快出師 突在球場上吊
日前,16歲少年「阿翰」突然在籃球場上吊自殺。他出生貧困家庭,在6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么,雖然是「大小孩照顧小小孩」,但「阿翰」很努力,晚上讀書,白天工作,年初還告訴許素芬 「快出師了」,卻用非常手段離開他找不到溫暖和愛的世界,家人事後從其手機得知他的孤單及渴望愛卻不可得。
獨自生活的小包商 為了健康尋短
另一個孩子「小典」從小母親離家,父親過世,妹妹被姑姑帶走,他一個人生活,努力工作成為小包商,卻因為得知健康出狀況,選擇走絕路。
許素芬投入高風險青少年輔導工作35年,對2名少年之死非常痛心「他們都很努力,接受輔導力爭上游,但也都很孤單,在不幸中再度遇到痛苦打擊,走不出來。」
許素芬說,對於失去家庭溫暖的孩子,政府要更積極及時伸援,但很多像他們這樣的邊緣少年,現在又被稱為廢墟少年,一個人孤單無助,得不到關懷;目前安置機構不夠,也沒有分級,且必須要有犯罪記錄,政府資源才能介入。
她認為,廢墟少年最需要的是安置,但最好的作法是以3、5人為一個家庭式的安置,而不是不分重罪或微罪都在一起,很容易發生強欺弱弊端。
「社會願意付出溫暖,廢墟少年也可以成功轉正。」許素芬說,曾有一個典型廢墟少年「小凱」偷拿洋芋片被法辦,因規定安置只到18歲,她接受法院委託,讓他有地方住、有固定工作,改掉壞習慣,還存下人生第一桶金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