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918

北藝中心為何從地標建築變地雷建築? 學者揭關鍵原因

#北藝中心 #政策 #地方 #設計 #地標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2021年被CNN封為全球最令人期待的八件建築作品、「無疑將成台灣首都台北的當代地標」,廣受國際矚目。但從4月啟動試營運迄今,北藝中心爭議頻傳,從座椅、走道、廁所到標示一一遭批,從「地標建築」跌落雲端成為「地雷建築」。
 
北藝中心的國際與國內評價為何差距如此之大?學者認為,關鍵原因在於經營團隊太晚進場、來不及將「使用者意見」反映給設計團隊,這也反映台灣文化建設重「建設」輕「文化」、重硬體輕軟體的長年問題。
 
北藝中心開幕深受國際矚目。英國《泰晤士報》於8月11日大篇幅報導北藝中心開幕,以「一棟吸睛的亮眼建築是台灣新的文化武器」為標題。圖/北藝中心提供
北藝中心開幕深受國際矚目。英國《泰晤士報》於8月11日大篇幅報導北藝中心開幕,以「一棟吸睛的亮眼建築是台灣新的文化武器」為標題。圖/北藝中心提供
 
台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殷寶寧,長年追蹤北藝中心設計者庫哈斯的建築作品。早在北藝中心爆發爭議前,她便完成一份訪談報告「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行動者網絡研究」,深度訪談北藝中心的設計團隊與經營團隊。
 
殷寶寧發現,北藝中心經營團隊2013年才進場協助籌備,但建築工程早在2012年開工。設計團隊表示,在工程發包前,設計團隊沒有任何機會接觸到使用者端、「使用者意見」等於「被缺席」了。經營團隊進場後提出修正建議,但修正設計必須增加設計費與延長工期,業主最終未採納。
 
座椅是北藝中心最大的問題。許多觀眾批評北藝中心「大劇院」座椅間距太小,觀眾得起身才能讓位給遲到的人;「球劇場」則是椅面太窄坐久不舒服,形容在北藝看戲「光是坐著就出戲」。設計者庫哈斯則解釋,北藝標書有座位數量的嚴格規定,如大劇院為1500席,「如果能少200、300個席位,就不會有空間太窄的問題。」
 
但劇團也抱怨北藝中心劇場「大而無當」,1500席對台灣劇團來說「很難賣」。殷寶寧表示,她訪談的經營團隊成員,也對北藝中心主要劇場設定為1500席感到不解。位於捷運站旁的北藝中心基地不大,為了撐出海量席位而放棄座椅的舒適度,並非必要的選擇。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認為,北藝2008年舉行競圖時,正是台灣追求「大劇場」的時代。那是台灣劇團的黃金時代,擁有1500席滿座號召力的劇團比比皆是。但如今台灣劇場界已進入多元與小眾的「小劇場」時代,加上同在市中心的國家戲劇院已是1500席的大劇場,北藝沒有複製大劇場的必要。然而北藝中心長達14年的設計與興建過程中,缺乏管道讓劇團的「使用者意見」傳遞給業主與設計者,失去修正座位席數的最佳時機。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