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建構生物多樣性,公路也納入生態守護思維,除了早年公路配合保育工作推出的守護陸蟹等之外,近年來公路總局各地工務段甚至都主動用各種方式,試圖幫小動物、昆蟲們找到安全回家的路。為生物開路、找路也成為公路人的重要工作價值。
台26線守護陸蟹行之有年。楓港工務段長鍾漢賢表示,每年農曆6月到9月,於墾管處護蟹工作時,協助交通維持,透過內外車道輪流封閉十分鐘、開放十分鐘,讓志工護蟹,陸蟹穿過馬路的時候比較不會被車子壓到。他說,香蕉灣的箱涵的牆壁上建置麻繩、蟹牆等,讓陸蟹好攀爬,現在真的有不少路蟹在使用。
台13甲生態圍網。圖/公路總局提供
穿越花東縱谷的台9線,快速通過的車輛,讓中央山脈、海岸山脈這兩大山脈的生物難以跨越。台9線257公里處去年開始新大富橋生態廊道,花蓮工務段段長陳景揚表示,新大富喬以高架方式,底下是透空,讓動物可以穿越,可以讓物種可以互相交流,避免近親繁殖。另外,舊大富橋也由原本垂直地面的水泥牆,改為用土壤打造的生態緩坡。
阿里山公路復育生態有成,不只螢火蟲,甚至連鳳蝶都回來了。阿里山工務段工程司陳以文說,雖然鳳蝶回來了,但是太多鳳蝶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持續尋找當地的原生作物,種植不同的蜜源植物,想要把粉蝶、斑蝶甚至保育類的寬尾鳳蝶都吸引過來,營造多樣的蝶群環境,他說,蝴蝶、昆蟲們屬於食物鏈最低層,若蝴蝶、昆蟲進來了,更多的鳥類也會來,更可以建構出健康的生物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