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經濟果實落入勞工口袋的比重愈來愈少,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坦言,即便台灣已邁向資本豐富的發展階段,卻還有很大部分產業,倚重勞力密集的生產模式,導致無力分更多的餅給員工。
我國經濟成長率變化。( 圖/經濟日報提供)
近年來,愈來愈多國家興起反全球化思維,邱俊榮仍強調,全球化不一定會導向低薪化,台灣如今面臨的分配不均問題,與產業轉型停滯脫不了關係。
邱俊榮說明,全球化的過程中,貿易國家可分為資本豐富國、勞力豐富國二種,前者通常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擁有較多資源,後者可能經濟尚在起步,勞力相對便宜;資本豐富國在貿易自由化後,往往是資本家得利、勞動者受害,會惡化所得分配,勞力豐富國則相反,勞工受惠較多。
台灣早期以美日為主要貿易夥伴,當時我國扮演勞力豐富國角色,也創造了經濟成長的榮景,然而隨著經濟成長,我國薪資水準慢慢提高,貿易對象轉為中國、東南亞等國家,台灣因而步入了資本豐富國面臨的所得分配不均結果。
在此同時,邱俊榮指出,我國製造業廠商集中中上游,又多是中小企業,光搶訂單就耗盡心力,很難有心思投入研發;儘管台灣慢慢走向資本豐富的階段,產業轉型並未跟上,還是有很大部分勞力密集的生產模式,使得實質薪資成長停滯、受僱人員報酬比重占GDP愈來愈少。
邱俊榮表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產業轉型得靠新創公司,政府相當的認同,當台灣出現數以萬計的新創公司後,就有足夠能量,帶動產業升級;因此,除了現有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等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合併、轉型,也將端出政策誘因鼓勵大企業投資新創事業,盼能達到點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