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倡議設立「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作家張良澤昨天表示,不懂台灣的特色為何只剩下吃的,「走到哪裡都要找吃的,好像豬一樣」,應該更重視精神層面的事情。83歲高齡的他,希望用餘生催生園區的創建,讓台灣文學的內涵能永存。
眾多台灣文學界人士昨天齊聚台南歸仁港墘有機農場,參與園區設立的相關活動,張良澤在場中表示,台灣人要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更有自信,他在40年前就主張應該把故宮博物院的寶物還給中國大陸,當年國民政府是說暫時保管,但暫時至今已7、80年,實在太久了,那些寶物並不是台灣的,台灣泱泱大國應有氣魄,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能還給中國,他們一定很高興」。
2021年曾發生私立真理大學麻豆校區換鎖風波,校方兩度換鎖,一手創立校區內台灣文學資料館的該校台灣文學系創系主任張良澤無法進入,引發台文界嘩然,當時的教育部長潘良忠還出面協調,事後張良澤將私人物品取回,該館至今未遷回台北校區,長期大門深鎖,館內資料未對外開放利用。
張良澤在當時就倡議成立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希望將重要台灣文學作家生前的藏書都放置在園區內,但兩年過去,園區至今沒有下文,為了進一步推動園區設立,台文界昨天在港墘有機農場宣布成立「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籌備會主委由前任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擔任,數十名台文界人士並在場參與由長期關注社會運動的商毓芳舉辦的「文學樹人」育苗行動,將文學家所培育的樹苗,種到每一個願意和文學結緣的角落。
張良澤表示,台灣文學曾遭遇兩次很大的災難,一是228、白色恐怖,許多作家被殺、書籍被燒,再來就是現在,文字從紙張過度到數位,很多書籍因此流失,他在真理大學時,長期研究台灣文學,很多作家過世前都把藏書捐給學校內的台文資料館,由他成立一個個專區,但是如今資料館無法再利用,希望園區快成立,能把這些珍貴的書籍搬到區內。
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市府曾建議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對面的台糖農地,很適合做為台灣文學國家園區,文化部也曾補助做初步規畫,前任部長李永得並南下勘察地點,但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的動作。
成大台文系教授蔣為文表示,台文界人士曾一起到台北找李永得,但目前文化部長又換人,希望能列入賴清德競選總統的政見內,盡快成立。
昨天在場的台文界人士包括作家鍾肇政之子鍾延威、成大中文系主任黃聖松、研究台灣文學史的彭瑞金、文學台灣基金會鄭炯明、前任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主任陳麗雪及作家蔡奇蘭、林宗源等。
張良澤表示,台灣的特色不能只有吃的,或是只有護國神山台積電等科技產業,「大家到台南只想到要吃牛肉湯、碗粿,真的很『見笑(台語指羞恥)』」,100年後科學園區可能成為廢墟,但文學卻可以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