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3716

薪資凍漲 早衰的台灣經濟

#政策 #理財 #經濟 #薪水

工商時報 文/于國欽

依歷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2000年30~34歲有酬就業者月收入36,322元,至2017年依舊是36,740元,幾乎沒增加。而同一期間35~39歲的收入也僅由39,081元變成39,628元。

■依據歷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2000年具研究所學歷之所得收入者年所得中位數85.1萬元,至2017年降至84.2萬元,具大學學歷者在這一期間則由67.1萬元降至48.6萬元。談及昔日台灣經濟成長保六、保八,今天年輕人總覺遙不可及,因為這些年我們只能保二,而薪資自2000年以來更呈停滯,甚至下滑,這個現象自然是非常不正常。

台灣經濟早衰。(中時)

然而,有些人認為先進國家在1990年代早已落到保二、保三了,台灣近年成長趨緩是經濟規模擴大後的自然現象。這個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然。沒錯,經濟規模擴大後,要持續高成長並不容易,但降得這麼快是否合理?和鄰國一比,即可明白。

我們就以2001~2018年台灣人均GDP由1.3萬美元升至2.5萬美元為基礎,看看鄰國人均所得落在此一區間的年代,平均經濟成長率的水準,結果我們發現台灣為3.5%,日本5.0%、韓國4.2%、香港及新加坡更高到令人瞠目結舌。也許有人會說,港、星人口不及千萬,經濟規模比台灣小,自然容易享有高成長。

這個說法有點道理,然而日本、韓國又怎麼說?他們的人口、GDP數倍於台灣,那麼在人均所得處於同一規模的年代,何以他們的經濟成長率仍高於台灣?也許有人又會說,各國人均所得落在1.3~2.5萬美元的年代不同,大環境不同,有些年代有金融風暴、有些年代有石油危機,因此也不能說我們輸給人家。這樣說好像也有點道理,沒關係,那我們可以拿各期間全球平均經濟成長來對照一下,若我們勝過全球平均,而人家低於全球平均,那我們的表現便不算太差,便可說這個低成長是大環境使然。

從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可發現,日、韓、港、星在人均所得由1.3萬美元升至2.5萬美元期間,他們的平均經濟成長皆超過全球平均水準,獨有台灣低於全球平均成長。由此可以明白,自2001年以來台灣的長期低成長,既不可以經濟規模擴大為託辭,也不可以歸咎於全球大環境不好,實在就是自己不行。那麼,何以自2000年以來台灣經濟會驟然滑落,變得不行了?這顯然是十八年來朝野不盡的鬥爭,政策不盡的紛紜,內閣不盡的改組所致,試看今天政府所推的政策,過去何嚐沒推動過,只是人亡政息罷了。如此年復一年,我們的政府始終以無定的政策來回應全球的巨變,以選舉的支票來因應長期的變遷,兩岸政策悉憑一黨之喜怒,能源政策更繫於一黨之信仰,如此漫漫十八年,投資、消費自然要失去擴張的力道,而投資、消費力道一失,經濟成長自然要落至保二的田地。

很明顯的,2000年以來讓台灣經濟動能流失的原因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政治,但時至今日,多數政治人物仍渾然不知,近年政治鬥爭日猛、兄弟鬩牆益烈,如此紛亂的政治環境,經濟成長落至保二,豈偶然哉?自2000年以來台灣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明明該有高成長、高所得,明明該是經濟發展的春天,但卻讓人每每有「萬紫千紅渾未見,莫問新年與舊年」之嘆,如今年年落居四小龍之末,孰令致之?政府大員午夜夢迴,豈能無憾。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