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表示,挺過疫情艱辛後,公司去年度展現運量和收入顯著提升的成果,該年7月起轉虧為盈,年度盈餘達1.24億元。今年持續推動相關策略,進一步促進運量及多元商業發展,將創造更高的營收及持續穩健的財務發展。
不過桃園審計處在對桃捷公司去年決算的審議報告指出,機場捷運通車逾7年,去年運量預計目標2736萬餘人次,實際為3292萬餘人次,達成率120.34%,但是部分車站平均日運量仍不及500人次,僅賴桃捷公司撙節站點支出,對系統整體使用效益之提升有限,應該要結合地方政府資源,研謀推動周邊區域朝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的可行性。
審計單位析機捷22座已通車車站去年平均日運量,前5名依次為A1台北車站1萬9793 人次占比21.94%、A18高鐵桃園站8877人次(9.84%)、A12機場第一航廈站8657人次(9.60%)、A8 長庚醫院站 7852人次(8.70%)、A13 機場第二航廈站6996人次(7.76%),合計達全線整體運量約6成;平均日運量不及500人次包括A20興南站之172人次(0.19%),、A16橫山站之320人次(0.35%)等。桃捷公司雖已著手將興南站改造為智慧車站,於詢問處設置虛擬智慧AI人物,提供旅客基本詢問服務,以減少傳統站務員人力需求,初估每年可減少 360萬元之用人費用,不過只靠撙節站點支出,對於系統之整體使用效益提升有限。
桃捷公司表示,已推動桃園航空城區域徵收計畫涵蓋 A11、A15、A16 站,與A20、21站地區區段徵收開發案等,將持續結推動周邊區域發展。
桃捷公司指出,會有盈餘的主因在於2023年度機捷運量顯著提升,平均日運量達9萬210人次,相較2022年度的4萬7039人次,增幅達92%,今年度將可達11萬旅次。運量增加來自於積極推出多項運量提升方案,吸引通勤、休閒及機場出入境客群;同時配合政府推出TPASS 通勤定期票,包括基北北桃都會通及桃竹竹苗通勤定期票,提升通勤、通學運量。
桃捷公司也與沿線商店合作推行銷活動,如桃捷與樂天桃猿球團行銷、寶可夢票卡夾組,及親子好讀假日電影院,吸引不同族群民眾搭乘機場捷運。隨著邊境管制解除,公司另外推出機北捷聯票,及桃園機場捷運與航空機票聯合旅遊套票,擴大在旅遊平台上的銷售通路,吸引更多機場出入境旅客搭乘機場捷運。
桃捷去年附屬事業也成長,其中戶外墩柱廣告年收入達2054萬元,相較111年度成長70.4%。藉由運量提升所帶來的運輸本業及附屬事業收入成長,為捷運系統帶來穩定的財務收入,因此2023年7月起轉虧為盈,年度盈餘達1.24億元,顯示桃捷公司在「提升運量、財務穩健」的努力。
桃捷公司表示,今年度將更進一步擴展商業標的,在不影響營運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開發車站空間,推出商業策略聯盟,目前已在機捷A1、A2、A8、A9、A18等車站開設早餐店快閃櫃等多元化營運服務,藉以提升桃園捷運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此外,桃捷公司持續推出運量提升方案及優化捷運服務,以促進運量及客運收入的成長,透過不斷的創新、開拓更多合作機會,提升附屬事業經營效能,增強營收多元化和穩定性,為乘客和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