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曹悅華、邱瓊玉/台北報導
我國熱氣球發展逾十年,但根據民航局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僅有12名合格熱氣球飛行員,最多也只有2018年底18人取得有效證照,實在相當「稀有」。
45歲的Dahi是我國首位原住民熱氣球飛行員,飛行資歷高達八年,原先在戶外極限運動公司擔任主任,投入熱氣球產業後,想要「飛一輩子」。
我國熱氣球發展逾十年,但根據民航局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僅有12名合格熱氣球飛行員。圖/聯合報
Dahi說,外面工作一成不變,但熱氣球就不一樣。每逢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清晨4時就要起床準備,他不只是飛官,事前還要化身「氣象預報員」,舉凡溫度、風向、降雨,都必須依依確認,在飛行時還要身兼「導遊」、「攝影師」,短短卅分鐘航程,身兼多職,更別說要應付「突發狀況」。
Dahi說,曾經遇過一位乘客,升空後懼高症發作,懸掛空中的體驗讓他崩潰直言「高度很不真實」,於是請他蹲下適應漂浮感;也遇過小朋友尿急,決定緊急降落再起飛,「警報」才解除。
他說,每次降落都是挑戰,台灣不像國外降落地方很開闊,台東降落地方又很少,成功的話會是緩降、球立著完成落地,但如果稍微遇到不穩氣流,可能就會「加速」降落,讓球傾倒再攤平。而為了有更多豐富的資歷,他至少去過13個國家飛行,包含德國、荷蘭、沙烏地阿拉伯、日本等,以應付不同的飛行狀況。
38歲的林沅霆,是我國首批通過的熱氣球飛行員,因為一個想搭熱氣球環遊全世界的夢想,讓他大學畢業後,一頭栽進熱氣球的世界裡,趁著到歐洲打工度假,想用打工賺來的錢去學操作熱氣球。
不過他笑說,原本以為搭熱氣球比搭機票便宜以及方面,實際接觸後發現,操作熱氣球比一張環球機票還要貴,且還要申請各國空域,相當麻煩,賺來的錢根本就不夠用。
林沅霆表示,還好台東縣政府正在招募第一屆熱氣球飛行員,送大家到美國「學飛」,讓他總算有機會圓夢,這一飛就是11年。先後曾在台灣熱氣球公司工作,甚至還到加拿大學操作熱氣球,就是為了圓夢。
林沅霆說,熱氣球沒有「方向盤」,所以無法精準控制方向,天氣、風向、氣流的判斷格外重要,不同高度氣流方向不一樣,向往右,就要飛高一點;想往左,就飛低一點。上升下降,都要依靠「火力」來操控。
讓熱氣球「起飛」並不容易,他說,除了熱氣球充起氣來,大約會有21米高,再加上藤籃、燃燒器、球皮等設施,起碼要有50乘以50的空地,熱氣球的球皮也很重,一顆大概300公斤,起碼會有四位地勤人員幫忙組裝,接著透過不斷加熱,熱氣球自然就會冉冉上升。
至於執飛熱氣球是否有職業傷害?林沅霆半開玩笑說,很多經驗比較多的飛行員「頭髮比較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熱到」;此外,由於燃燒器的音量很大,去年健檢時,發現聽力稍差,今年就開始帶起耳塞。
林沅霆說,自己曾遇過因為風太大,熱氣球在降落時,一口氣拖過兩、三塊田的狀況。也曾在降落時,因空地上有大樹擋到,因此起飛又再升起,打算移到另一片空地,未料地勤人員沒有注意,一時間沒有放手,整個連人帶繩的被拉上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