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甘嘉雯/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後,積極進行拆除市內無效公共設施,至少檢討的76座天橋或地下道中,有5座屬無效或是近乎公共設施,甚至造成是無人管理的死角,這些無效公共設施經過重大工程會報確認後,就會執行拆除作業,讓行人通行更順暢、街道市容更亮麗,包括萬壽陸橋,桃園市中正路與復興路口地下道,台15線與66線陸橋等設施。
桃園中正復興路口。(googlemaps)
目前桃園市已經進行包括桃園區中正路與復興路口地下道填平作業,而長期以來阻礙交通的萬壽路橋也終於拆除。
萬壽路橋緊鄰桃園體育館,橋下過去有桃林鐵路經過,全長97.8公尺,寬13.5公尺,水泥橋體,建築沒有特殊性,卻具歷史性,1969年5月興建,民眾通稱它萬壽路橋,事實上橋頭的名稱卻是「桃園陸橋」,民眾若不上橋,萬壽路橋下因過去有桃林鐵路通過,設有涵洞及迴車道,一旁還有果菜批發中心,每到交通繁忙的上、下班尖峰時期,就會大塞車,不因設路橋而交通順暢,反而造成阻塞。
觀音區台66線、台15線交界處的陸橋,長期「有橋無路」、使用率低遭人詬病,市府會勘後決定拆除。這座陸橋在1991年興建,當初是考量台66線、台15線快速道路的車速快,為了附近的大潭國小學生、居民安全而設置陸橋,但在台15線北上路段,陸橋引道下方的地主不同意設基座,因此出現有橋無路的窘況,由於多次協調未果,最後封閉一處基座,也造成陸橋幾乎無人使用。
另外,春日路陸橋也因為無人使用而拆除,市府會定期評估人行天橋與地下道存廢成果,提供行人更友善的通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