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將於下月底通車的金門大橋,近日被民眾拍到大橋的橋底鋼筋裸露,引發民眾擔憂。有民眾就說,還沒通車,就發現這麼可怕的缺失,就好像驗收後還沒剪綵,就要補強,真得很離譜。對此,縣府工務處說明,局部角隅產生的蜂窩,經評估是不影響結構安全,請民眾不用擔心。
金門縣長楊鎮浯在本月初前往金門大橋工區視察慰問,並表示金門大橋預計將在10月22日左右通車,希望能趕上一年一度的「烈嶼芋頭節」開幕。
但近日就有民眾在臉書PO出大橋橋底鋼筋裸露的照片與影片,立即引起網路熱議,有民眾質疑離譜,「就像買了一件新衣服,還沒穿過就要拿去補丁」;甚至有民眾在網路上發起「要護鄉勇士綁布條抗爭」希望縣府能正視這個問題,不要貿然通車。
對此,縣府工務處回應,在得知後,第一時間也派員現勘瞭解,民眾影片拍攝的位置為小金引橋P9與P10之間箱梁南側底板與腹板交界處位置,局部角隅產生蜂窩,初步評估無影響結構安全。現場也要求承商封板以壓力灌漿方式進行改善。
工務處也說,為再次確認蜂窩範圍,經全線進行檢視,確認無其他箱梁結構有類似情形。強調局部角隅產生的蜂窩經評估是不影響結構安全,他們會持續與高公局聯繫了解改善進度,務以橋樑結構安全為首要目標。
據工程結構專家表示,這是在引橋,且初步看來蜂窩目前並不影響結構安全,但應立刻修復,以免影響使用壽命。
網友陳根松則認為,這個問題若不能慎重處理,以後可能會遺留安全隱患,他說,相關預鑄模塊澆築過程若搗實不切實、配比不當,混凝土中含大量氣泡集結或顆粒不均勻導致蜂窩,加上混凝土保護層不足,再經長期乾濕冷熱交替及風化作用,以及海上空氣中氯離子含量太重,時間一久,將來可能會提早出現混凝土碳化、白華、鋼筋裸露及混凝土剝離、剝落等劣化問題,尤其補強材料一旦接合不切實,對海橋結構本身很危險,怕是經不起海上惡劣環境的長期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