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禎伶、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盟今年是否面臨解體危機,牽動全球資本市場發展,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到今年1月底,國內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商對歐洲整體曝險金額近新台幣3.8兆元,若加上國人基金投資,恐逼近4兆元;金管會表示,銀行已對此做過壓力測試,保險業也有作風險控管,目前看來仍能承受。
金管會最新統計,到1月底國內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商對歐洲整體曝險金額近新台幣3.8兆元。(資料照/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攝影)
金管會主委李瑞倉8日在立法院表示,金管會已作過歐盟解體的壓力測試,國內金融機構即便最壞情況發生,仍能因應;至於美國升息,評估對台灣來說是好事。
立法盧秀燕上午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李瑞倉歐盟若解體,台灣金融業的放款及投資是否受影響?李瑞倉回應,不希望此事發生,但金管會去年已針對歐盟解體進行壓力測試,即便這隻黑天鵝真的發生,國內金融機構依舊可以因應,且金管會將與金融機構一起面對及處理。
至於美國,李瑞倉也分析,美國會升息代表美國景氣是回升的,台灣與美國經濟互動高,美國經濟好轉對台灣是好的影響,但後續情況金管會仍會小心觀察。
依金管會統計,到今年1月底,銀行對歐盟的授信、投資及拆借金額達新台幣8,468億元,銀行局長王儷娟表示,去年下半年已針對大環境變化、利率、美元及歐元升貶,及可能的事件 變化進行壓力測試,測試結果國銀皆可承受。
保險業投資海外逾新台幣12.5兆元,其中歐盟地區的投資約新台幣2.9兆元,但大部分以美元計價,以英鎊與歐元計價部分僅新台幣1,748億元,即若歐盟解體,首先衝擊是歐元及英鎊等幣值,接著才是看信用風險變化,保險局長李滿治表示,各保險公司都有就資本適足等進行相關投資測試,仍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