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世杰/台北報導
歷史建築三井倉庫究竟要原地保留或拆遷,文資保存審議委員會3度審議仍無定論,擬推出「公民平台」廣納民間聲音。但文資團體發現,文化局竟已專案發包,質疑北市府對拆遷已有預設立場,設立平台只是打發疑義聲音。
市府打造西區門戶計畫,為配合永久路型規畫及交通規畫,希望將三井倉庫東移51公尺,引發文資團體不滿;日前第3次文資委員會審議無定論,文資團體卻發現,北市府3月初針對三井倉庫已完成一項標案,並已發包。
「搶救北北三」代表林奎妙表示,文化局先行發包,文資團體詢問發包內容也不多談,「是不是對於拆遷已有預設立場,我們都不曉得。」
林表示,三井倉庫不是個案,而是揭露過去所有的文資問題,北市將推動許多公辦都更,在公共利益及歷史價值間如何取得平衡,應該要檢討。
文化局主秘劉得堅表示,先發包的是專案管理標,由於西區門戶計畫是大工程,按程序會先委託顧問單位評估,若要拆遷該如何實施、管理,若要保留該如何修繕、維護,「兩種狀況都會評估,沒有預設立場」,希望以更高標準,將文資保存做到最好。
至於文化局組建「公民平台」,讓民眾發聲,文資團體批評,市府已有「公民參與委員會」,三井倉庫的公民平台卻不交由該委員會主導,也沒說明程序如何進行,此種「虛」的平台,根本是打發質疑聲音的敷衍舉動。
文化局表示,目前「公民平台」還未有實質內容,時間、名稱、形式、執行、邀請多少民間團體等,都還在內部討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