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燕珩/台北報導
北市府為推動西區門戶計畫,過年間拆除忠孝橋引道後,將重整北門周邊用地,鋪設永久路型,連帶歷史建物三井倉庫須東移51公尺,引發文資爭議,建築學者李乾朗更憂心,東移的過程恐對建築造成破壞瓦解。
文資團體強烈批評
昨北門廣場都市計畫案送入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焦點仍在三井倉庫遷移問題。最終都委會同意通過此案,但附帶決議,若3月文資委員會審議結果足以影響此案決議,不排除再送回重審。北市府為重現北門地景,串聯北門周邊文資群,並考量交通功能,計畫將忠孝西路向北移。不過,三井倉庫為因應路型調整須向東移,引來文資團體強烈批評。
交通局在會中整理9個路型調整方案,包括民眾提出保留三井倉庫原址的規畫。但評估後認為,三井倉庫若不遷移,將單獨留在分隔島內,考量歷史場域連結性、行車及人行空間,仍認為遷移是最佳方案。
以記憶倉庫姿態重現
面對文資爭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強調,101年指定三井倉庫為歷史建物的公告中,在附帶決議中提到,三井倉庫應以形塑北門意象為重點考量,應配合周邊古蹟活化發展,及都市發展與交通規畫,研議最適合的保存方式。
文化資產科長林長杰在會中也表示,考量北門是國定古蹟,三井是歷史建築;古蹟不得遷移,但歷史建築沒有強制性的規範。3月文資審議委員會將對三井倉庫的遷移工法及後續保存再做討論。
預計三井倉庫修復完成後,會以「記憶倉庫」的概念,串聯周邊都市發展歷史,透過展示傳承城市記憶。3月文資委將再審議都委會不少委員直言,自身並非文資專業出身,不了解三井倉庫的歷史意義,目前沒有就歷史建物角度得到充分資訊,建議待3月文資委員會審議後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