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消費者追求健康餐食,「綠金商機」發威,消基會提醒消費者,要格外留意產品標示內容的相關資訊是否完整詳實。營養師張宜臻發現,許多人選購健康食物時,因為健康概念不足,反而可能攝取過量;而有些消費者因本身疾病,部分健康食物甚至應該避免的,若沒留心,可能適得其反。
消基會秘書長吳榮達表示,民眾在選購以健康為訴求的相關餐食時,一定要格外留意產品的「標示內容」,包括:產品成分、廠商來源、生產日期、有效期限等,相關資訊都要很清楚透明,對消費者的服務要周到,且不能利用疫情狀況,以不合理的價格販售。
消費者追求健康餐食,「綠金商機」發威,消基會提醒消費者,要格外留意產品標示內容的相關資訊是否完整詳實。圖/截自pixabay
張宜臻發現,許多人選購健康食物時,因為健康概念不足,會有攝取過高的熱量,像是在大眾認知中較為健康的食物如優格、牛奶、水果,攝取超過自己的應食用量,都是額外的熱量負擔,會有變胖風險。
此外,張宜臻指出,像是糖尿病需要控制醣類與醣的攝取分量,若是無限制地食用水果、牛奶等也會影響疾病控制。
張宜臻提醒,現在標榜健康的食物越來越多,但是「只吃」標榜健康的食物,可不一定代表就吃進了健康,更要把握正確的營養飲食概念,才有辦法真正吃得健康。
張宜臻指出,健康食物有的富含蛋白質或是醣類,甚至是脂肪等其他營養素,國人應對照自己的目標,以及身體健康情形,選擇對的營養成分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