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沈能元/綜合報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提高門、急診與藥費部分負擔,衛福部健保署公布成果,共挹注健保52.7億元,民眾門診一整年就醫費用平均增加299元。此外,慢性病患至基層診所就醫占比明顯增加,但門診平均每人就醫次數為14.3次,也創下近4年多來新高。
健保署醫管組長劉林義表示,新制實施1年來,一般民眾門診就醫負擔較111年增加299元,較108年增加233元。以醫院層級分析,民眾於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門診就醫增加30元、地區醫院增17元,基層診所不變。一般民眾急診部分負擔增加149元、身心障礙者增93元、中低收入戶增68元。
健保署統計,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後,基層診所就醫件數占率於今年上半年為百分之70.39,較去年上半年增加百分之0.22;慢性病患至基層診所就醫,今年上半年就醫件數占率為百分之43.46,較去年上半年增加百分4.61。
不過,健保署統計,部分負擔新制實施後,門診平均每人就醫次數為14.3次,高於111年12.7次及108年13.4,創下近4年多來新高。急診平均每人就醫次數,也較111年增加0.1次。
至於中低收入及身心障礙者就醫,未因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受到影響,中低收入戶111年門診就醫次數為12.7次,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後,上升至13.次。身心障礙者111年門診就醫次數為22.5次,新制上路後,就醫次數上升至23.5次。
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表示,增加醫療部分負擔目的為以價制量,降低就醫次數,但新制實施後,就醫次數不降反升,健保署應開會檢討,擬定相關政策,以降低就醫次數,否則部分負擔新制只增加民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