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秋雲/綜合報導
早期管線單位設置箱體佔據人行道空間普遍,台中市政府建設局盤點出507處人行道寬度不足1.5公尺的待改善位置,將分三階段執行,第一階段以人口密集與交通流量較大,預計今年底完成83處。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人行道因各類箱體阻礙通行,造成行人、輪椅及嬰兒車不方便通行,建設局已盤點出507處,分三階段執行改善計畫。
陳大田指出,第一階段執行人口密集區,包括南屯區黎明路二段、北區忠明路、大雅區及潭子區雅潭路二、三段等,調整箱體位置、整併桿件、纜線下地與鋪面更新等,提供用路人無礙友善的空間。建設局今年底可完成83處瓶頸點改善,人行道寬度以3公尺為原則。
第二階段以人行道寬度達2公尺及路幅達一定寬度以上,如南區忠明南路等,預計改善38處箱體影響處,今年底開始執行;第三階段針對人行道寬度不足且路幅達一定寬度,局部評估箱體遷移或拓寬人行道。
陳大田説,建設局邀集管線單位及相關管理單位共同參與,進行設施整併、減量、遷移、下地或擴建部分人行道等方式改善,還給用路人安全通暢的人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