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趨緩,身心科門診量暴增,不少民眾因為失眠問題就醫。國內最新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期間每5人就有1人對於自身睡眠不滿意,出現失眠症狀比例較疫情前上升1成7。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疫情降溫,仍有長輩至今不敢出門,缺乏外界刺激下恐陷入惡性循環,導致睡眠問題日益嚴重,就怕憂鬱、失智跟著來敲門。
難入睡比例多1成7
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於2021年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人(56%)表示,疫情大流行開始,他們都經歷了新冠失眠(Coronasomnia),症狀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足、睡眠質量變差、惡夢變多等。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最新「2022年台灣COVID-19影響國人睡眠調查」,針對全國20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調查,有效樣本1068位,結果發現高達19.5%的民眾對於自身睡眠不滿意,且有失眠症狀,例如難入睡、太早醒來等的比例,從疫情前的42.9%上升到59.7%,增加近1成7。
進一步分析有睡眠困擾的受訪者,高達78.8%的人睡眠問題持續1個月以上,因睡眠問題造成心理困擾的比例更高達4成。
身心科門診量暴增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袁瑋觀察發現,疫情趨緩後身心科門診量暴增,多是因為失眠問題而來,但和年輕人不同的是,許多長者到現在還是不敢出門,缺少日光刺激和人際互動之下,晚上更加睡不著,白天又不舒服在床上躺整天,恐陷入失眠的惡性循環。
很多人以為「老人家睡得少」是正常現象,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李信謙指出,進入成年期後,理論上睡眠時間不會有太大變動,但隨著年紀增長,慢性疾病也越多,例如三高、心血管、呼吸道、腸胃等症狀都會影響睡眠,部分藥物在長期使用下也會引發失眠等副作用。
而睡眠問題也和心理因素有關,各年齡層都常見的是憂鬱、焦慮,老人家獨有的是神經退化、失智症等。
長者小睡不可過長
李信謙說,曾有研究指出,老人家的整體睡眠是足夠的,但問題在於夜間睡眠太短、白天小睡時間過長。他建議長者白天小睡不宜超過60分鐘,且時間越早越好,尤其不建議在晚飯後小瞇一下,時間相隔太近,晚上更容易睡不著;睡前1小時不要從事太激烈的身體或大腦運動,例如高強度運動、算帳等,也不宜有太大的情緒起伏,都有助於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