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72

直系血親家暴還可查子女戶籍找人 衛福部修法2方向防堵

#政策 #施暴 #兒虐 #直系血親 #兒少
聯合報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台灣兒少遭身心不當虐待人數近年逐漸上升,2021年達10449人,但兒虐防治卻出現破口,若子女幼年時遭直系血親性侵,長大後脫離暴力陰影、自立生活,卻因加害人直系血親的身份,可不經本人同意,至戶政機關調閱戶籍謄本,得知目前住所,繼續接近個案施暴或騷擾。
 
為堵破口,衛福部擬修「家暴法」,限制經法院判定有罪、剝奪親權二類加害人不得調閱戶籍資料;但民團認為,修法內容條件嚴格,呼籲放寬,讓社政單位評估後,直接行文要求戶籍單位註記。
兒虐防治出現破口,若子女幼年時遭直系血親性侵,因加害人直系血親的身份,可不經本人同意,至戶政機關調閱戶籍謄本,得知目前住所,繼續接近個案施暴或騷擾。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兒虐防治出現破口,若子女幼年時遭直系血親性侵,因加害人直系血親的身份,可不經本人同意,至戶政機關調閱戶籍謄本,得知目前住所,繼續接近個案施暴或騷擾。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衛福部擬修訂「家暴法」,若受暴子女符合條件時,可持相關證明,要求戶政事務所註記,不讓相對人查閱戶籍資料,修正案內容已提交立院,下周四將於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審議。設置的條件有二,一為被害人早年曾受家庭成員施暴、性侵,且加害者經法院判決有罪;二是加害親屬曾被依「兒少權法」停止親權者。
 
「限制查閱不見得都是有利的。」張秀鴛舉例,若限制所有加害者均不得查閱子女戶籍資料,家中若有長輩往生,因財產繼承等緣故,需要子女戶籍相關資料進行通知時就難以進行,所以衛福部慎重評估,訂下上述二項條件。不過,她也坦言,家暴案件後子女失去聯繫在所不惜,「故事一定很讓人難過。」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禁止查詢戶籍資料看似剝奪監護人權力,然而,當這項權利已對好不容易脫離施暴環境、自立生活的受虐子女再次造成傷害。
 
依據基金會服務經驗觀察,進入法院審理證據難度高,期盼政府把門開大,若受虐者求助社政單位時,經社工、心理師等專業人員評估,直系血親曾有施暴事實,且現在仍有精神、身體施暴可能性,應由社政機關行文戶政單位,禁止加害者未經同意查詢受暴者住處,避免悲劇重演。
 
王玥好進一步表示,家暴加害人有多種類型,有些人施暴後,國家介入安置被害人,便「眼不見為淨」,但仍有不少加害人屬於「權控型」施暴者,即使被害人已經遠離目光,仍用盡方法要找到對方繼續騷擾、施暴,利用法定監護人權力,經戶政機關查詢,找出對方住址等資訊,即是手段之一。
 
家暴個案多由社政單位介入「暫時安置」,期間雖可剝奪親權,由政府暫代,但安置保護期滿後,侵權自動回覆原生家庭,但是若沒有妥善進行家庭工作,父母施暴傾向並未改變,還在想辦法控制受虐子女,形同離開安置當天,就會被繼續追蹤,讓被害人陷於恐慌。
 
「實務上發現,不少案件因諸多因素無法進入司法,要剝奪親權難度更高。」王玥好表示,曾有個案被學校校方發現受暴,通報至社政機關,因其遭受精神暴力、身體施虐等多重虐待,出現精神疾病症狀,難以走完司法流程。類似個案屢見不鮮,且司法審理期程時常一拖就是3年以上,受暴者疲於奔命,加害者也未必獲得有罪判決。此外,國內政策朝向輔導家長改變,除非施暴情況嚴重到法院認定家長「無改變可能」,才有機會永久剝奪親權,「但比例真的不高。」
 
暨南大學家庭暴力研究中心主任王珮玲則說,保護司限制二大方向,是為讓程序更加嚴謹,若站在實務執行者立場,則擔心法律程序較久,或判決難以成立等原因,無法實際幫助被害人遠離騷擾。不論親屬、曾受家暴的子女權益均需要保障,子女擔心親屬再次施暴,親屬可能真有急事需要找到子女,因事涉親情,權衡較為困難,對是否放寬至不需「法院認證」尚無定見。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