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周彥妤、鄭朝陽/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山區博嘉里是全市鄰避設施密度最高的里,北市府決定重新啟動里內新建第二座納骨塔工程,增設16至18萬個塔位。由於開發面積縮小至免環評門檻邊緣的0.995公頃,遭質疑市府帶頭規避環評,博嘉里民也狠嗆「別把我們當塑膠」。
據了解,市長柯文哲已拍板持續推動此案,民政局殯葬管理處也送出都市設計審查案,都市發展局在第一次會議,提出環評及水保兩大質疑。但殯葬處表示,北市公有納骨塔位逐漸減少,恐於2026年出現缺口,若不增加供給,市民往生時恐「無葬身之地」。
文山區多名議員都表示,北市府陸續把焚化爐、垃圾掩埋場、富德公墓、納骨塔全設在木柵的博嘉里,造成這裡成了北市鄰避設施密度最高的里,現在又要增設納骨塔,里民擔心變相成了殯葬園區,怒罵為什麼其他行政區不要的東西全都往博嘉里放?並質疑市府「這些設在你們家附近,可以接受嗎?」
博嘉里長吳坤輝說,早期市府是被要求環評才辦說明會,當時居民反彈激烈,曾掀桌流會;當年也綁定文山區13名議員政見須一致反對此案,否則里民不投票,全案無疾而終。他表示,會以上次經驗為師與市府對決,如果連像樣的回饋都不規畫,此案想都不用想了。
依規定,開發山坡地1公頃以上須做環評,殯葬處讓開發規模「巧妙」低於環評門檻,引發聯想。殯葬處長陳冠伶說,以每年四、五千個進塔需求估算,2026年北市公塔就不夠用。是否規避環評?她表示「需求面積就剛好這樣」,不能硬要擴大,若要環評,2026年補需求缺口的規畫極可能跳票。環保局表示,已回覆殯葬處可免做環評,但離環評門檻僅50平方公尺,差距極小,不能保證日後環評與否的風險,請殯葬處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