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綜合報導
極端氣候已成全球常態,台灣南部上月發生爆雨淹水,日本關西本月也遭受燕子強颱侵襲。但立法院預算中心發現,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所提出之「提升國人氣候變遷之健康適能及調適策略研究」計畫有欠周全,對氣候變遷效應無法評估及建立預警機制。
在極端氣候頻頻侵襲之下,不少專家呼籲台灣更該正視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世界銀行在2005年曾指出台灣為災害高風險區域,極需以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衛生政策。
強颱「燕子」襲擊關西國際機場,海水淹沒跑道,對外聯絡橋遭千噸油輪攔腰撞上,使建於離岸人工島上的關西機場變成孤島。(圖/美聯社資料照)
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國衛院「提升國人氣候變遷之健康適能及調適策略研究」計畫,107年度預算編列1238萬8千元,總經費9090萬元。計劃期間自105年至108年,規劃健康影響早期預警與健康促進、新興及再浮現疾病與氣候災變之衝擊評估與公衛防疫系統因應、氣候變遷對健康經濟學影響評估,以及健康調適策略與教育溝通。
但經預算中心調查,該計畫有欠周全,對氣候變遷效應無法評估,也欠缺健康效應評估流程,就極端氣候溫度之範圍亦僅限於低溫。顯示國衛院欠缺該計畫領域相關專業,難以建構完善之風險溝通教育平台及發展相關衛教宣傳,無法建立預警機制並達到預期效果。
立法院預算中心認為,我國目前尚無足夠且系統性之整合成果以支援政策制定,而面對極端氣候,公共衛生體系及醫療供需配置亦須於考量脆弱族群及地區氣候脆弱度等因子重新整合、優化,如氣候變遷所導致之健康支出等健康經濟學評析,但目前之資訊仍不足,必須檢討。
因此,預算中心呼籲國衛院允宜盡速建立脆弱族群及地區脆弱度等相關資訊,以建構實用及完整的分析系統,並在健康風險推估、預警機制及調適策略等層面獲得具體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