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林周義/台北報導
大腸癌是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3名的癌症,但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專家表示,大腸癌的風險因子有幾種,根據過去的研究,大腸癌可歸因於缺乏運動的佔比為16.3%,過度飲酒為12.8%、吸菸為11.7%,提醒民眾避免,若已滿50歲,應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
本報昨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胃腸肝膽團隊分享大腸癌、胰臟癌等衛教資訊,包括顧問楊國卿、主任孫灼基都到場致詞。孫灼基表示,胃腸科的癌症是我們十大死因之一,早期預防、治療是不變的法則,希望昨日的演講對大家有更好的收穫。
前主任林裕民昨分享大腸癌資訊,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大腸癌可歸因的風險因子包括缺乏運動(16.3%)、過度飲酒(12.8%)、吸菸(11.70%)、食物纖維不足(10.30%)、過度烹調的肉品如醃漬肉等(8.2%)、紅肉(5.4%)及過重(5.2%),提醒民眾避免。目前國健署補助50-74歲民眾2年接受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提醒民眾多利用。
另外,國內中年女性約有4分之1有膽結石問題,但多數人都無症狀。主治醫師徐維謙提醒,若要避免膽結石,日常可固定補充維他命,攝取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酪梨、堅果等,含有飽和脂肪酸的牛、豬則要少吃。
主治醫師許榮輝則分享「癌王」胰臟癌的資訊,胰臟癌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當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感覺,右上腹痛表示癌症可能在胰臟頭部,而左上腹痛則可能在胰臟尾巴,且平躺時會痛,身體彎曲會稍微舒服,多數人發現時都已到達2B以上分期,提醒民眾若有不知名腹痛、尿液變茶色、皮膚變黃等症狀,要儘早就醫。
至於消化性潰瘍,主治醫師廖俊堯表示,指的是胃、十二指腸黏膜受損,若嚴重至穿孔,可能導致腹膜炎、敗血症,民眾若年過55歲且有新發生的消化不良、家族中有上消化道癌症病史,或有無法解釋的缺鐵性貧血、黃疸、嘔吐、吞嚥困難等,強烈建議接受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