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英國B.1.1.7與南非501Y.V2這兩株突變新冠病毒為何令人擔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可確定他們都是「新敵人」,最早在去年8、9月就出現了。B.1.1.7更容易入侵人體細胞、確診者病毒量高、血清治療效果也較差。
B.1.1.7和501Y.V2的基因缺失,都可能讓他們以偽陰性逃過檢測。另外,英國封城雖遏止B.1.1.7以外的種系擴散,但東南部封鎖區的B.1.1.7個案仍在增加,變異株盛行率還在上升。
學者認為英國封城也遏制不了變種病毒。示意圖/取自pixabay
陳秀熙及研究團隊今透過直播指出,全球確診數已達8500萬,預估下周確診數就會突破9000萬,復原人數接近6000萬、190萬人死亡。歐洲是疫情重災區,死亡曲線也在上升,重要原因就是病毒變異株這個新敵人。
公衛學者郭芳廷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了四種變異新冠病毒,D614G從去年6月開始取代武漢株成為主要病毒,傳染性更高但不會引起嚴重疾病。Cluster 5是去年八、九月在丹麥發現,來自養殖水貂、可傳人,但目前只發現12個病例。
另外兩株就是去年十二月中旬陸續於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發現的B.1.1.7、於南非發現的501Y.V2。B.1.1.7去年底已散佈33國,16國位於歐洲,美洲、中東、大洋洲、亞洲也有,亞洲國家是日本、中國、南韓、台灣。美國加州、科羅拉多州、佛州共出現3例無旅遊史的本土個案。
公衛學者彭思敏表示,B.1.1.7在英國確診超過3000例,最早可回溯到去年9月,其CT值降低兩倍,確診者病毒量高三到四倍,病毒R0 (基本再生數) 也提高七成,傳染力提高56%。至於南非501Y.V2則已確診300例,最早可回溯到去年8月,但研究資料比較缺乏。不論是B.1.1.7或501Y.V2,其疾病抗體、免疫T細胞反應、疫苗反應影響程度,都還是未知數。
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B.1.1.7有17個基因突變,當中8個突變影響棘蛋白,已知會增加病毒和細胞的結合程度,導致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細胞,血清治療效果也變差。雖然現有研究顯示疫苗應該還是有效,但仍待各國更多共享基因序列,才能更全面釐清變異的影響。
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B.1.1.7及501Y.V2的一大特徵是棘蛋白第69、70基因位點的缺失,如果檢測工具只測棘蛋白,很可能會是偽陰性。法國研究重新檢測近萬筆陽姓樣本,發現其中有0.6%是偽陰性,偽陰性者全數都有第69、70基因位點缺失。
范僑芸指出,英國分析B.1.1.7主要盛行的東南部、倫敦周邊地區,發現確診人群特性、住院率、住院天數、死亡率都與其他病毒種系無顯著差異。但范僑芸提醒,由於英國正面臨醫療崩潰,醫療量能極端狀態可能造成干擾,導致不同病毒株在住院及死亡的真實差異,並沒有反映出來。
學者認為,英國封城無法遏止B.1.1.7繼續盛行。公衛學者古玫生說,封城成功遏止其他種系感染更多個案,但仍有超過八成封鎖地區個案數持續增加,以倫敦附近的梅德韋為例,封鎖期間增加的幾乎都是B.1.1.7個案,B.1.1.7的病毒R0 (基本再生數) 是其他種系的1.47倍。古玫生表示,這顯示實施封鎖對於遏阻B.1.1.7效果有限,可能需要實施更嚴格的封鎖,或是增加民眾依從度,才會有效。
彭思敏表示,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要加強社區感染個案的病毒基因序列掃描、對變異病毒株高盛行地區提高檢測率、加強接觸者追蹤及隔離措施、避免非必要的旅行特別是高風險地區。陳秀熙呼籲應對於所以境外移入個案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因為從流感禽流感的經驗可知,病毒很可能會繼續變異下去,值得觀察,也急需全球各國共享次基因序列、共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