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準退休族要理財或是置產,買房仍然蔚為主流,除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仍根深柢固之外,買不動產仍被國人視為保值性最強的理財方式,再加上隨職場經歷的增加、所得的累積,通常50歲以上準退休族的買房財力,會比起剛出職場或是在職場上沒幾年歷練的年輕人要強得多。
但這不代表這些準退休族所取得的貸款條件絕對優於年輕人,對此不少銀行主管不約而同指出,最大原因在於距離退休的時限。
準退休族要理財或是置產,需要注意留意貸款。圖/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對於所謂的退休年紀,除了公家部門幾乎都訂在65歲,因此成為眾多銀行比較衡量的共同基準之外,也有不少銀行採取更為彈性的作法,把年齡對貸款年限影響的門檻,放大到75歲。
例如,兆豐銀主管即指出,目前在貸款年限上,是採取較為彈性的作法,借款年紀加上貸款年限,不得大於75歲。
換言之,倘若是55歲來借款,那麼依照兆豐銀的條件,其最長的貸款年期就是20年,不能再繼續放大到30年。
而倘若銀行的條件訂得較為嚴格,甚至直接以65歲、70歲作為衡量貸款年限的門檻的話,這類年紀已到了「準退休族」的民眾想要買房,銀行願意放行的借款年限,恐怕連15年都不到。
對貸款年限的長短,銀行主管指出,最大的影響就在於借款人的每月還款負擔,但借款人往往會忽略在年紀上的限制,因此以其目前的每月薪資所得財力,以借款年期20、30年,來設算可購屋的房價,尤其是因此想買高總價的準退休族民眾不在少數,然而最後卻在「貸款年限」這個部分失算,因為銀行經常評估之後在貸款年限上比起借款人原先的預期大為「縮水」。
例如,可能該借款戶認為可一借30年,但銀行最後頂多僅願意放行15年,甚至十年,而當借款時限縮短之後,每期這類準退休族所要攤銷的本息,根本已超過其每月所能負擔的範圍,亦不符合銀行在借款戶每月所得負債比上的要求。也因此銀行業者特別提醒想要買房的準退休族,最好先來跟銀行詢問關於年紀和借款年限相對應的作法、規定,同時在借款年限變數不確定之下,不宜買高價房,以避免屆時先成交但卻無法取得足夠的貸款,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