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姜宜菁/嘉義市報導
嘉義火車站站前廣場原以「車」為主,嘉義市政府花2年時間,以「人」為出發點,運用交通分流的概念,讓不同的交通工具有獨立的動線,依序進出車站,昨天啟用,在雙十國慶迎接回「嘉」人潮。
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昨天啟用,運用交通分流的概念,不同的交通工具有獨立車道。 記者姜宜菁/攝影
市長涂醒哲表示,上任後推動嘉市兩個門面改造計畫,火車站花2年時間完工,採人車分流,增設公共電動二輪車租賃系統,嘉義交流道北港路景觀改造困難度高,市府持續努力。
建築師為了呈現車站古蹟之美,採取低空伏貼的姿態,運用輕薄的現代鋼材,打造出輕盈的候車亭,在廣場正面,創造低調優雅的水平線,也利用纖細且素雅的台灣櫸木,期望在炎熱的南台灣,提供行人更舒適的環境,在不同時節,呈現著台灣特有的城市與自然面貌。
嘉義火車站長林文欽表示「有一好、沒兩好」,門面打開、汽機車分流,臨停區卻減少,在尖峰時間有可能會塞車。
市議員鄭光宏認為,國慶連假正好可以考驗廣場承載壓力測試,希望市府可以滾動式檢討缺失。昨有市民向市議員王美惠反映「機車臨停在哪?」且轎車、大客車出口與機車入口相同,易發生事故,另外旅客出來後沒有明確的觀光指標,讓人難辨相對位置,王美惠覺得缺失多。
立委李俊俋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詢問網友對於新廣場的感受,大部分網友給予正面評價,同時期望移除風雨走廊,讓車站恢復本色。
市民質疑「鐵路高架化了,為什麼還要改造?」涂醒哲強調,鐵路高架還需要9年,嘉義市的門面總不能繼續醜9年,同時嘉義火車站是古蹟,具有代表性的古蹟之美要讓更多人看見,因此站前設計市府特別兼顧了古蹟呈現與使用者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