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海運旺季到,貨櫃運價連二漲。陽明海運(2609)昨(26)日向客戶發出通知,7月1日起將加收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GRI),每40呎櫃則加收1,000美元、每20呎櫃加收900美元,以最新美西每20呎櫃運送價格計算,漲幅達18%,美東價格漲幅為11%。
這是國內貨櫃海運業者今年以來,第二度以「附加費」形式喊漲運價。
陽明海運昨日向客戶發出通知,7月1日起將加收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GRI),每40呎櫃則加收1,000美元、每20呎櫃加收900美元,以最新美西每20呎櫃運送價格計算,漲幅達18%,美東價格漲幅為11%。陽明海運╱提供
業界指出,GRI一般多用在北美航線,這個費用主要是因應港口、船舶或者其他方面的種種因素,使得船公司的運輸成本增加,為補償這些增加的開支,就會加收GRI附加費。因此,長榮、萬海都可能在近期跟進漲價。
在此之前,5月初全球前五大海運業者赫伯羅特(Hapag-Lloyd AG)已通知,6月1日起從東亞到美國和加拿大要加收旺季附加費,每20呎櫃調漲960美元、40呎櫃調漲1,200美元。國內海運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也都陸續宣布跟進漲價,只是各家加收的幅度不同,如陽明20呎櫃加收540美元,以美西線計算,漲幅約11%。
海運專家指出,貨櫃輪是一個全球型態的行業,也因為各區域的景氣等市場變化,會波及到運價走勢,但全球各國都擔心因單一區域變化,會影響到貨運價格費用,所以衍生出各種附加費,貨櫃輪的附加費用項目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
業內人士說,過去這些附加費,都是「用喊的」,只求運價不跌,但現在缺船、缺櫃、塞港,狀況完全不同,「說收就是真的要收」,因為航商必須透過這些費用平衡成本,在供需極端不平衡的狀況下,貨櫃成為賣方市場,客戶不接受就無法搶到艙位。這也顯示,海運擁擠的情況比想像嚴重。
貨攬業者說,一個月內連漲兩個附加費,這種情況前所未見,由於市場變化大,也都陸續通知需要出口貨櫃的客戶,讓他們知道6月要加收旺季附加費,7月又要加收GRI費用,接到通知的客戶都只能「含淚接受」。
台驊董事長顏益財也指出,疫情改變全球海運市場生態,今年情況比預期還擁擠,尤其蘇伊士運河塞港影響,讓亞洲也出現塞港,船舶周轉率再降低的狀況,全球供需更為吃緊,這是他個人進入這個行業40年來從沒有看過的榮景,今年海運業獲利可望「賺一年贏去年十年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