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寧/專題報導
今年來,扣除因外債而倒閉的小廠,珠三角地區已有76家企業倒閉,家具、紡織、電子、陶瓷、玩具、LED、紙品包裝7大勞動密集行業成「重災區」。近日,為中興、華為生產手機殼的深圳福昌電子廠倒閉,恐引發下游多家供應商資金鏈斷裂,倒閉潮還將進一步加劇。
珠三角現倒閉潮。(圖╱新華社)
珠三角曾是世界工廠中的重鎮,以台商聚集的東莞為例,全盛時期人口曾高達1,200萬人,但目前僅有700萬人,東莞台商協會會長翟所領表示,現在東莞的台商人數比以前減少25%至30%,仍在正常運作的台商企業已經縮減到了4,000多家,而最高峰時期曾超過6,000家。翟所領還指出,在過去的幾年中,至少30%台商已經離開廣東省並轉移到鄰國。
從去年年底開始,大陸外資工廠陸續開始遷移、關閉,今年更多的工廠搬遷到東南亞成本較低的國家。工人被迫走上街頭據南華早報等中港媒體報導,台商的撤離已造成500萬名工人失業,今年7月,台資企業千人大廠東莞鑫佑光電科技公司倒閉,老闆失聯,拖欠員工3個月薪資,及東莞、深圳、珠海、昆山、蘇州等地供貨商1,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貨款。
大量的工廠倒閉或是老闆跑路,沒有拿到遣散費的工人被迫走上街頭維權。一位東莞商界人士表示,台商撤資對大陸的衝擊,可能會比想像中嚴重,資金撤走是其次,最嚴重的恐怕是整個產業供應鏈的消失。一旦遷移潮持續不斷,工作機會大量減少後,失業潮與減薪潮極有可能在中國重現。東莞台商協會顧問袁明仁透露,不只珠三角,全大陸的製造業情況幾乎一樣。
寧波、常州、無錫、昆山、蘇州、天津等地做外銷和內需的工廠,業績普遍下降4成以上。分析認為,這波倒閉潮的主要原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企業資金鏈斷裂。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今年8月發佈的「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的製造成本已經和美國相差無幾,人力成本從2004年時薪4.35美元上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
2008年至今,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從每月860元上升至每月1,895元,上漲幅度達1.2倍,二線城市如東莞、佛山等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從每月770元逐年上調到每月1,510元。另一導火線-銀行抽貸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指出,珠三角80%以上的企業都是加工貿易企業,生產成本上漲只會促使訂單轉移。
近期珠三角已有12家陶企倒閉,主要集中在清遠、佛山、肇慶3地,陶瓷行業產能過剩高達40%。房地產市場低迷同樣影響了家具、LED行業。今年來,珠三角地區家具行業有10家企業倒閉,LED有6家關門。東莞P2P互聯網金融公司網投網總裁助理段煉認為,東莞經濟現狀的另一個導火線是銀行抽貸,他表示,現在所有工廠基本上都需要融資。
廣東(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龔佳勇指出,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中小企業利潤薄,對現金需求很大,但發展並不規範,信用體系或固定資產等很難打動銀行放貸。網投網CEO汪瑤表示,銀行覺得風險大就會抽貸,一旦抽貸,行業情況將更加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