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
有百年歷史的台南市中西區西門市場,曾是南部有名布莊街,但日漸沒落。市府規畫為文創市集園區,卻因經費不足,意外保留部分待拆市集;近年來西市場紛紛有年輕人進駐「老店新開」,帶回人潮也重現風華。
台南市政府10年前以活化西門市場為名,耗資1億400萬元,拆除部分舊攤位,改建為新商場「淺草青春新天地」,輔導舊攤販進駐販賣輕食、飾品為主,不再賣魚、肉。市府原本期望打造吸引年輕人的日式精緻風格消費市場,卻因為在地特色不足,無法凝聚人氣;在不少業者進駐舊市場後,人氣明顯拉抬,與門可羅雀的新商場相比,形成「一市集兩景觀」的現象。
鳳梨飲食專賣店「凰商號」老闆詹珀凰半年前進駐西門市場,她保留格局和設計,用老房子窗花做為擺設,部分空間也供藝術家展覽。詹珀凰說,高中念服裝科,常常下課後就到市場買布,印象中賣布的阿姨們,總是熱情的招呼;雖然沒落了,但那些熱鬧的吆喝聲,仍然迴盪在耳邊。不想讓回憶永遠消失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回它」。
手作商品店「誠舖」老闆楞子說,文創是種理念,誠舖除了是商店外,也是學堂,教人如何辨別真假食材。楞子說,進駐舊市場的年輕人,都是因為對西門市場有共同的回憶,開起各種「專賣店」。
經發局指出,現階段是因為古蹟修繕經費還沒下來,所以按兵不動,若有足夠經費後,古蹟周邊的攤販就必須拆,但拆了市場,「感覺就跑掉了」。
文化局表示,拆除周邊舊市場後,市定古蹟西門市場主建築體,仍將繼續做為市場用途,市府將輔導業者轉型,成為文創業者,再將香蕉倉庫重新整建後,作為小型展演場所,也希望「淺草青春新天地」能夠成為新的「文創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