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明賢/新聞分析
城市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城市治理更成為國家進步指標與民主重要課題,從這個角度看,年底七合一選舉不僅是政黨與候選人的競爭,更是一場「城市治理」的比拚。
今年七合一選戰,選民如何決定手中這張選票,可檢視自己過去4年的生活感受,並對比媒體所做的施政調查。(記者許正宏/攝影)
面對年底的七合一選戰,除了政黨認同、個人情感等複雜因素之外,回歸城市治理層面,把交通、治安、環境、幸福感等各種軟硬體建設,當成重要的投票參考,無疑才能有效檢驗縣市首長的施政良窳。
從桃園縣升格後,全台將有6個直轄市,人口突破16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7成;直轄市統籌款分配較高、建設快,提供較多工作機會,這種磁吸效應若逐年擴大,恐有拉大城鄉差距之虞。
因而,要如何評判縣市首長的施政成績,除了選票的終極審判之外,也應尋求更客觀、更理性的參酌依據。比方說,一座偉大的城市理應是宜居的城市,這次縣市首長選舉不論尋求連任與否,選前藉由各種「先期指標」,如民調、國際評比等可供選民參考。
例如,北市曾舉辦過花博、聽奧,日前剛被美國網站BuzzFeed Travel評選為全球最適合獨自旅遊的地方,代表台北人友善環境獲國際認證。
同樣地,2013年全球國際宜居城市大賽,台中市草悟道勇奪自然類首獎,延宕多年的捷運將於明年通車、歌劇院也將完工;新北市去年推動「幸福保衛站」,主打給人民的小確幸,這些施政對縣市首長都有加分。
又如,高雄市長陳菊在媒體民調滿意度居高不下,被評比是五星級的市長。高捷通車後,各項市政建設有一定口碑,去年也陸續舉辦世界烈酒大賽、世界運動舞蹈大會、亞太城市高峰會,型塑高雄人的榮耀。
不過,汙染、治安仍是治理城市的負面指標,例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去年公布彰化、新竹、桃園列名前3大海岸汙染;中市在內政部去年第3季治安評比吊車尾,都是扣分。此外,城市治理有時也會與民意相衝突,例如台南鐵道東移、苗栗大埔案,都讓賴清德、劉政鴻滿頭包。
這場七合一選戰,無論是要選出縣市長、鄉鎮市長或地方民代,都是最貼近人民的公職,選民如何決定手中這張選票,何妨先靜下心來檢視自己過去4年的生活感受,並對比媒體所做的施政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