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浩然/台北報導
北市仁愛路設有逆向公車專用道行,去年於復興南路口處接連發生兩起公車撞死人事故,皆因兩人違規闖行人紅燈時,未注意有逆向公車道。交通局編列380萬元,計畫明年6月底前在逆向專用道近復興南路口處增設公車站,盼公車至路口前減速、停車,減少事故發生。但學者仍認為,應分析原因對症下藥,為安全設站有點「本末倒置」。
北市逆向公車專用道去年接連發生2起死亡事故,公運處編列380萬元,明年6月底前在路口前設站,讓公車減速。 記者翁浩然/攝影
仁愛路全線大多為單行道,卻有一線逆向公車專用道,行車方向與其他車道相反。兩起死亡事故後,交通局事後參考英、美國案例,先在事故路口畫設中英對照的「望左 Look Left」、「望右 Look Right」標字於斑馬線,公運處更進一步規畫,明年在該路口設置公車站,讓公車因靠站減速或停車,預計要花380萬元。
議會交通委員會議員黃珊珊表示,設站能讓公車減速,有安全考量,地方也爭取很久,因此同意,否則別說是外國人,就算是外地人都可能因不熟悉車道狀況受害。
議員李慶元則質疑,該處設站後,距下一站僅200公尺,不符合每站距離350到400公尺的規定,但因是2起死亡意外的解決對策,也表示同意。
交通局公共運輸處科長張元榜說,新站名預定為「仁愛復興路口」,待議會大會三讀通過即可執行,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完成。
陳姓公車族說,公車站沒人時公車呼嘯而過,很懷疑有多少預防效果;王姓市民則說,多一站較方便,但與安不安全似無直接關聯。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說,有思考改善方案是好事,但設站讓公車減速只是解決問題方法「之一」,感覺治標不治本,應分析事故主因「對症下藥」,如評估裝設感應裝置等。
逢甲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公車到路口本來就要減速注意,行人也不該闖紅燈,除加強教育,安插太陽能的動態標示牌或警示燈於斑馬線、路口前,並配合偵測裝置來提醒行人、司機,反而更有效。李說,設站主要是為方便乘客,為安全設站有點「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