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花蓮縣和平火力發電廠擬增加空汙防治設備,但石膏產量預估每年也會增加1.88萬公噸,載運過程中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環評專案小組17日初審認為仍要補充說明空汙防治方式及提升運作效率;陳情民眾也指出,和平工業區對當地環境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發電廠要提升空汙設備,和平水泥廠也應該提高環保標準。
和平火力發電廠擬增設電力設施空氣汙染防制設備,提高懸浮微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防治效能,不過增設空汙防治設備後可捕捉更多硫份,因而導致石膏量增加,預估石膏產量將從每年11萬公噸增加為12.88萬公噸,每天約多出56公噸,也從每天載運11車次變為每天載運13車次。和平電力公司指出,增加的石膏將全數提供給和平工業區裡的台泥水泥廠消耗使用,載運距離則在廠區一公里內。
和平電廠生態調查點位。圖/取自環說書
此次是環保署首度舉辦視訊環評,由於開發案件牽涉地方發展及環境衝擊,爭議案件經常有陳情民眾報名與會並現場陳述意見,改為視訊環評以後,環保署提供書面、電話或視訊方式等三種方式,讓民眾陳述意見。不過外界仍質疑,環評以視訊模式審議恐影響民眾權益,尤其許多開發地點位於鄉村,長輩及居民的「數位落差」將更為顯著。
17日有一名民眾登記發言指出,其實仍有許多民眾想發言,但不知道如何報名,只能觀看直播,當地關切和平工業區帶來的環境影響,因為工業區不只有火力發電廠,還有和平水泥廠及和平港口,「民眾都看得出來環境在改變」,且這三家公司看似獨立,其實是彼此配合運作,既然現在火力發電廠願意增設空汙防制設備,和平水泥廠在燃燒廢棄物等業務上,也應該提高環保標準。
環評委員朱信指出,廠方要增設空汙防治設備是好事,但同時又增加石膏產量,也會造成更多空氣汙染,應該提出空汙抵換措施。環評委員李育明也說,廠區利用車輛運輸底灰及石膏的管理方式,應該要滾動修正。
環評結論建議補正再審,環評委員要求評估提升濕式靜電集塵器效率及操作方式,以降低整體排放汙染的可行性,並補充將新增的空汙防治設備相關說明及提升運作效率,另外要說明底灰、石膏等運輸車輛的管制方式,及和平電廠汙泥清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