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外賣切好的水果雖然食用方便,但若保存條件不佳,可能有大腸桿菌孳生風險!
高雄市衛生局7到9月在水果攤、餐飲業、傳統市集及生鮮超市等場所,抽驗生鮮截切水果及梅粉、甘草粉共41件,有2件西瓜大腸桿菌群超標,4件梅粉甜味劑超標,不合格率達14.6%。
衛生局食品衛生科昨表示,24件抽驗的生鮮截切水果中,有2件水果行販售的西瓜,初驗大腸桿菌群竟達1100MPN/g(每公克大腸桿菌群),與生食用食品類的大腸桿菌群不得高於1000MPN/g不符。
衛生局說,生鮮截切水果的檢驗項目包含甜味劑、殺菌劑、漂白劑及大腸桿菌群,販售問題西瓜的業者,經要求改正,複驗後已符合規定。
此外,17件在夜市、賣場販售的梅子粉、甘草粉中,有4件梅子粉檢出環己基(代)磺醯胺酸(即甜味劑),含量都已超標,是規定上限值每公斤1克的2至9倍。
衛生局追查發現,違規梅粉供應商都是彰化縣的允億金公司,已要求業者將產品下架,並轉由當地衛生局查驗。
衛生局提醒消費者,新鮮水果與空氣長期接觸,會因酵素作用發生氧化色變,導致賣相不佳,過去還曾發現有業者會違法添加食品添加物。
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生鮮截切水果不得檢出食品添加物,這次雖未發現有業者違法使用,卻因保存不當,導致大腸桿菌群超標,呼籲業者應注意環境衛生及貯存溫度,以確保產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