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浩正、張謙俊、李忠一/連線報導
前言:最近大白鯊相繼游進宜蘭縣頭城和花蓮縣豐濱鄉石梯海域,為沉寂已久的漁業掀起熱門話題。近年隨著氣候變遷海洋漁業資源銳減,漁港發展正面臨瓶頸,如果繼續沿襲傳統漁業,漁民生計堪慮。因此各縣市區漁會和漁港勢必要因應變局求新求變,包括發展賞鯨、活化漁港朝向休閒觀光發展等。更有業界倡議基宜花東應串聯發展一條鞭式的海上走廊套裝遊程,究竟可行性如何?
漁港正開始逐漸轉型。(圖/花蓮漁港/農業易遊網)
花蓮漁港、基隆碧砂漁港及宜蘭縣南方澳漁港等,近年來都把休閒觀光擺第一,伸出熱情的雙手招呼遊客到訪,但主、客觀因素影響,使得漁港的休閒觀光之路走得戰戰兢兢。
花蓮漁港在漁業署、縣政府及花蓮區漁會輔導下力求轉型,先是推動觀光魚市,朝向觀光休閒漁業方式經營,同時漁港更闢設賞鯨專用碼頭,引導賞鯨觀光休閒業步上軌道。看似簡單的轉型,背後卻煞費苦心,更有不少經營者的心酸。
近十年來在縣府農業處與花蓮區漁會共同努力下,築堤造地、新建碼頭,將花蓮漁港從原本傳統雜亂的環境,重新打造成花蓮觀光遊憩新地標。漁業署更補助一億三千餘萬元在漁港碼頭邊興建「鳥踏石購物廣場」。
只是誰也沒想到,民國九十六年間就已完工的「鳥踏石購物廣場」接連招商不成,發包委外經營又因為營運不佳而提前解約,近五年來這棟外觀美麗的「鳥踏石購物廣場」地中海風情建築只得閒置,甚至變成街友的「避風港」,還被民眾調侃是「花蓮最美麗的蚊子館」。
棘手的問題今年總算可望解套,花蓮縣政府將「鳥踏石購物廣場」定位屬於「漁港一般設施」,委由花蓮區漁會接手經營,漁會也計畫將其正名為「花蓮漁港漁業多功能場館」。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鐙億指出,未來將朝向推展花蓮海洋文化、休閒觀光漁業、行銷優質漁產等方向規畫,但由於閒置已久的硬體設備有不少已經破舊不堪使用,考量遊客安全,將在完成修繕後再接手經營,漁會冀望未來以商辦兩用方式來活化漁港,引進人潮和錢潮。
而在基隆各大小漁港當中,碧砂漁港最早轉型成為休閒漁港,經營生鮮、熱食等,由於地點距離大台北都會區近,早期頗富盛名。但是,因為攤位租金高,加上偷斤減兩等消費糾紛頻傳,被網友封為「必殺」漁港,惡名在外,生意大不如前,如今再轉型為碧砂遊艇港,成為北台灣最重要遊艇基地,前景看好。
宜蘭縣南方澳漁港以往常被人詬病空氣中充滿魚腥味,蘇澳區漁會總幹事林月英說,因應近年增加的觀光人潮,就連看不見的空氣也要改善。她說,在漁業署等單位的協助下,漁港都有專人整理,軟硬體大為提升,漁貨採急速冷凍,也會清潔發出腥味的漁網、船艙,現在來到南方澳的遊客,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改變。老漁港重生,是以海為生漁民的命脈之所繫,觀光的動能成功與否,關係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