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房荷庭/台北報導
台灣高等檢察署發布「112年詐欺情勢分析——以電信流為中心」報告,說明申辦大量門號詐欺案件現狀、行政監管建議及電信詐欺打擊與防制協力作為,打擊電信網路詐欺犯罪並警示民眾防止受害。高檢署指出,電信流是當前電信詐騙的開端,建議規範企業客戶申辦門號的資格門檻、數量及建立預防性停話制度。
高檢署檢察官卓俊忠分析當前詐騙趨勢,「電信流」是詐騙開端,若要有效遏阻詐騙,就必須從電信流開始查緝。至於詐騙集團利用企業社名義大量申請門號議題,他建議,建立檢、警、調及行政部門間的雙向聯繫平台,有利於第一線執法人員發現案件後,直接與主管機關聯繫溝通。
卓俊忠指出,新北、桃園及高雄地檢署共同偵辦羅姓男子涉嫌以電信門號詐騙的案件。電信詐欺是由電信流、網路流及資金流三方組成的結構,三方相互分工,達到詐騙洗錢目的。他說,電信流是此類詐騙的首開之端,若要有效遏止電信詐騙,就必須由查緝電信流著手。為了遏阻此電信詐騙手法,高檢署邀集全國各地檢察署,鎖定大量門號異常涉及詐欺案件進行專案查緝。
針對海峽電信核發大量門號問題,桃園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呂象吾表示,有詐騙集團以資本額5萬元成立1家水果行,再偽造民眾身份證件,以企業社名義向海峽電信申請大量手機門號,電信竟也核發2376個門號。隨後,詐騙集團再利用中國大陸製造的貓池設備(Modem Pool),可以同時插入上百張SIM卡,大量收法簡訊認證碼,用以註冊各式應用程式。
檢方偵查發現,詐騙集團還偽造證件申請更多門號,僅須寄送證件影本給電信公司即可申辦,無論證件真偽。此外,海峽電信公司後台數據與紙本門號數據不符,海峽公司竟無法確認核發了多少門號。申辦人資訊中,許多為1個身分證字號卻有數名持有人、或是1張身分證照片卻對應上數個不同姓名,由此可見,電信公司缺乏內部控管機制,輕易核發門號。
呂象吾也說,同時詐騙集團也會利用DMT(Digital Mobile Trunk)設備撥打詐騙電話。目前DMT可以連網,詐騙集團身處境外撥打詐騙電話,導致檢警難以查緝。此外,DTM設備不大,檢方曾經查緝到詐騙集團成員用摩托車載著設備搬移他處,試圖混淆檢警查緝。他說,從海峽電信案件可發現,目前企業資格不設限、門號數量不限、門號異常比例也不設限,法律對企業客戶管制失靈。對此,呂象吾提出相關管制建議,應設立企業客戶資格門檻、限制企業客戶門號數量、建立預防性停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