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承諾九個月改善內湖交通,但居民、上班族現在仍在忍受塞車之苦。交通局長鍾慧諭昨天說,九個月是提出改善方案期限,交通局開出高乘載管制、公車專用道、單雙日車牌管制及酌收擁擠費四項方案,最快在三、四月間定案。
交局擬推「擁擠費」。(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攝影)
交通局四項方案中,以擁擠費最引人注意,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認為可行性不高,因為收取擁擠費沒有法源依據,且並非每輛車都裝eTag,沒裝eTag的車如何收費?
住內湖的陳小姐說,有些人住的地方大眾運輸並不方便,依內湖目前的交通運輸情況,到內湖上班就有開車需求,市府規畫實施高乘載是不食人間煙火,「要大家都不要上班嗎?」
鍾慧諭昨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說,五年內不會有新的軌道、新的橋進入內湖分散車流,規畫從淡水、汐止開快速公車走國道、快速道路進入內湖,尖峰時段還會讓出一線車道作為公車專用道,讓運量大的公車不會擠在車陣中,鼓勵民眾搭公車進入內湖。
目前每天至少兩萬八千輛汽車進入內湖,交通局規畫管制「一人開一輛車」進入內湖;單雙日管制單雙號車牌措施,部分國家已採用,這項方向也可減少進入內湖的車流量。
擁擠費方面,交通局舉例,倫敦、新加坡和斯德哥爾摩,都針對市中心車流收擁擠費。倫敦收費較高,不過斯德哥爾摩剛實施擁擠費,收取一歐元;未來若規畫進入內湖的車輛都收擁擠費,擬透過eTag收費。鍾慧諭強調,各方案將分析優點、缺點二月中旬向柯文哲報告,確定方案最快三、四月間出爐。
但柯文哲昨接受電台專訪時說擁擠費「很困難」,台北不是上海、新加坡,收費涉及人民權利義務,需議會同意,不是想怎麼樣就怎樣,會先縮短文湖線班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