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簡蕭羽濤/整理報導
少子化海嘯來襲,部分大學面臨倒閉危機,教育部昨(27)日公布「高等教育轉型創新」方案,提出私立大學可轉型為社會住宅的規劃,希望能為私校解套。儘管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大福音,但不少專家、學者都認為,背後利益龐大,加上建商介入,部分私校恐會故意退場。
去年8月,永達技術學院成為全台第二所,受到少子化衝擊而停辦的大學。(截取自維基百科)
根據教育部資料,明年的大學新鮮人比今年減少2萬人,到了112學年將銳減8萬6千人,比102學年減少31.5萬人,人數只剩18萬左右,屆時20~40所私立大專院校將會面臨退場。對於退場的私校,教育部也規劃轉型作為社會住宅,涉及土地變更的的部分,將會協助加速辦理、縮短時程。
儘管北市社會住宅明顯不足,但區域地價昂貴、土地資源取得不易,也讓政府難展拳腳。先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就曾建議,政府可從閒置校園著手,經由地目變更,增加土地來做為社宅使用。但看似完善的計畫,背後卻暗藏許多「利益糾葛」,讓不少專家憂心忡忡。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指出,私校轉為社宅,地目將由「教育用地」變成「住商用地」,等於為土地資產「開後門」解套,位於精華地段的私校,恐因背後的龐大利益而惡性關校。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則表示,過去就曾傳出有建商加入私校董事會,意圖變更土地蓋大樓,擔心後門一開,私校會故意退場「獲利了結」,侵害師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