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李柏澔/台北報導
手搖飲已是台灣飲料文化的一環,然而根據環保署委託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彙整2019年國內前10大飲料業者餐具統計,塑膠容器與免洗餐具的年使用量高達5.4億個,用量驚人。為賦予業者相應責任,環保署今年將推動相關修法,6月底前試辦交通站垃圾標示統一,提升民眾回收效率。
環保署委託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整理出前年全國前10大飲料業者32家供貨商的平板容器(水果盒、飲料杯蓋等)及非平板類免洗餐具使用情況,發現年使用量高達5.4億個,總重超過6000公噸。
2019年國內前10大飲料業者餐具統計,塑膠容器與免洗餐具的年使用量高達5.4億個,用量驚人。(中時資料照片)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官員表示,國內年塑膠回收率超過8成,不過塑膠用具在後端清洗、破碎過程難免有損耗,再使用率約7至8成。
目前碰到的問題是飲料容器與免洗餐具材質多樣,例如最大宗的PP,以及PET、發泡塑膠、紙等,若要減少後端處理成本,業者可依照所購的不同材質,從製造工廠至營運端回報數字,但目前並沒有法令給予業者相對的責任。現在正研擬修法過程,今年會再找業者共同商議,但無設立具體期程。
民眾端部分,可在回收前將杯內的固體物倒掉並順手清洗,另外由於各縣市回收標示仍不一致,6月底前將在各交通站先行試辦「垃圾分類統一標示」,以更直覺化的方式提高民眾回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