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韋廷/報導
日本上班族因長時間辛苦工作而「過勞死」問題已存在數十年,日本政府最近藉立法想緩和此問題,但上個會計年度日本過勞死案例仍創新高。
日本過勞死案例創新高。(截取自維基百科)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截至三月為止的上年度,日本因過勞死申請補償獲准的案件達二千三百一十件,創歷史新高。即便一年半前已立法限制加班時數並鼓勵勞工休完該休的假,但日本職場超時工作文化仍根深蒂固。
每年都有數以千計日本勞工過勞死,清尊芹澤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七月,當時卅四歲、在維修公司擔任職員的清尊因過勞自殺,生前最後一周工時長達九十小時。
他的父親清志芹澤說:「他的同事告訴我說,他們對他的工作量感到驚訝。他們說,第一次看到不是公司老闆卻這樣賣力工作的人。」
這種文化始於一九七○年代,當時日本薪資相當低,員工希望加班增加收入,加班文化就此延續至今。
另外,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企業開始盛行雇用非正職派遣員工降低人力成本,這更刺激一般正職員工勤奮工作,如今每天工作至少十二小時是家常便飯。
關西大學名譽教授、現於政府所成立專家委員會提供打擊過勞死建言的森岡孝二說:「在日本職場,加班永遠存在,幾乎就像是排定好工作時間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人強迫加班,但員工覺得這是義務。」
每周基本工時雖為四十小時,但許多員工因怕考績差而自願加班,因此也衍生出「免費加班」的新詞彙。
長久以來被認為是男性「專利」的過勞死,近來也發現女性和年輕人有暴增跡象,而工會的相對弱勢以及員工希望被終身雇用,也都是日本過勞死情況惡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