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各國為拯救疫情造成的傷害,前撲後繼擴大財政支出紓困、加數倍經費注入公衛體系。惠譽信評17日表示,各國政策利率正在上升,這代表政府借貸成本極低的時代已經結束,不斷上升的利息負擔成了各經濟體長期債務的更大壓力,2021年已發生全球財政復甦急劇放緩,主權評等CCC或更低的主權國家數量,債務負擔一直處於或接近歷史高位。
惠譽財政指數顯示,估計2022年的全球戰爭、高通膨、疫情難止,兩年內全球財政赤字和評級壓力更為放大,要謹慎出現主權評等降評潮的出現。
源自Covid-19疫情帶來的多面向危機,惠譽已自2020年起,開始調整各國的主權評等等級和評等展望,當年已出現33個主權國家的評級被下調,其中不乏不止下調一次,甚至有六個主權國家被下調多個等級,全年加總起來高達51次,創下紀錄。
惠譽主權評等分析師團隊表示,評等行動調整主要源由財政惡化,幾乎所有主權國家的赤字都大於往日,導致債務比率上升,平均主權評級較2019年底低0.4個等級。
惠譽財政指數(FFI)包含主權評等模型中的四個財政變量,因此能就同一個時間點或跨期間,比較主權國家之間的財政狀況。最新全球FFI中位數顯示,2022年和2023年的財政復甦雖然持續、速度卻緩慢許多,按照2022~2023年的財政復甦速度,全球財政狀況中位數需要屆及2029年,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前的水準。
2021年是第一波的疫後期間,惠譽也看到,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財政有復甦的跡象,因為經濟進入復甦帶來赤字減少。和2020年相比,四分之三的主權國家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較小了,大多數主權國家的債務比率也有所下降。
這個復甦現象,各主權國家在2022年第一季底同時遇上了商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和借貸成本的多元挑戰,加上實際GDP增長放緩和俄烏戰爭的影響,此外,氣候風險緩解、數位轉型、基礎設施投資和收入平等問題,一直在增加已開發市場的政府財政支出。至於新興市場的財政狀況則出現分化現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FFI最弱,對主權評等調降的機率最大,最需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