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有容/專題報導
各地方工業區常被外界看到有「大片空地」,外界質疑有「閒置」之嫌,更怕成為又一個「蚊子區」。對此,經濟部工業局官員指出,「空地」不等於「閒置」,無論由中央管轄或地方自行管理,工業區都要經過層層計畫審核,其中包含「已有七成需求者」的要求,也就是,至少有七成土地,已經有廠商確定進駐,因此成為蚊子園區的可能性不高。
官員指出,以中型工業區來說,至少要花上十年時間才會「建好建滿」。
工業區蓋好蓋滿,經部:至少十年。圖/截攝自台北市土地開發總隊網站
官員表示,以地方自行訂定管理辦法的工業區來說,要「動土」之前,第一關要經過環保署環評,下一步必須向內政部營建署提出開發計畫,最後,若工業區面積有30公頃以上,必須向經濟部提交可行性規畫報告,若30公頃以下,就由地方政府自行審核。
「三個關卡前提是要講清楚已有足夠需求者」,官員說,「有需求」的定義是至少有七成土地,已經有廠商確定進駐。
根據「產業創新條例」,閒置土地一段時間,主管機關就會公告及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在兩年期限內必須依法完成建築使用。官員指出,「一段時間」約三年,假如總計五年時間,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怎麼輔導,土地所有權人都沒有動過土地,依法就會強制拍賣。
為何雲林科技工業區及宜蘭利澤工業區還是有許多空地呢?官員指出,「空地」不等於「閒置」,上述的「五年」內,只要對土地運用規畫有任何動作,都不算是閒置。
這些工業區都分多期完工,官員說,較新完工的區域不可能馬上就工廠、辦公大樓林立,「以七十至九十公頃大小的工業區來說,幾乎所有區塊都要建設好、看不太到空地,至少要十年」。
彰濱工業區較為特殊,三區塊總計三六四三公頃,是經由填海造地而成,其中,崙尾區仍在「造地中」,由於公共設施還沒有完成,廠商也就還不能興建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