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鄭郁蓁/台北報導
「小時候胖不是胖?」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肥胖列為非傳染性應注意疾病。營養師指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學齡前兒童肥胖,青少年時期與成年後,高達80%也會肥胖,建議孩子成長時,家長應注意兒童身體成長曲線百分位是否落在同一區間,例如若身高是50%,體重也要在50%,不相符代表即過重或過輕。
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台灣5~19歲青少年有「變胖」趨勢,在亞洲地區肥胖排名第五,且肥胖已經被世衛列為一種「疾病」。
許為捷表示,學齡前肥胖,長大後約50%~80%也會肥胖,也就是說:「小時候胖,就是胖」。孩童變胖除了未來有罹患疾病風險,對於生長也會有影響,因肥胖會分泌較多雌激素,會導致生長板提早閉合,停止抽高,恐怕長不高。
而兒童肥胖與成人肥胖標準不同,根據兒童身體生長指數,若BMI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時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時則為肥胖。身高和體重應為同一區間,若身高落在50%,但體重落在85%顯示為過重,若低於50%,則是過輕。
許為捷表示,兒童還未發育完全,因此幼童減重原則是「不要增加體重」,而非減少重量,應養成量體重的習慣,飲食避免糖分,因「甜味會被養成」,也不要把食物如炸雞等當成獎勵。
若想維持兒童營養均衡生長,飲食要如何調控?澱粉部分,建議1天約1~2碗,不要超過3碗飯,且其中1碗應為五穀糙米,另2碗可為白米。鈣質1天至少1.5杯(1杯240毫升)牛奶。水果2份,一個拳頭是1份,例如葡萄大約7~8顆。
兒童生長時,優質蛋白也很重要,每天應1.5~2份(1份35克),魚、牛、豬等皆可,豆腐半盒,雞蛋1顆就是1份。1天若要吃足2份,可1份肉、搭配1顆雞蛋,活動度高的可以增加到3份。
許為捷也提醒,除每餐應定食定量外,睡飽也很重要,盡量避免「吃飯配電視或平板」,若非不得已,建議讓孩子半小時~1小時內完成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