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全台七萬家農地非法工廠未來若要合法化,「代價」有多高?農委會昨公布變更地目價差公式,以彰化頂番婆水五金產業聚落為例,多數為五百坪左右的工廠、違規占用卅年,業者要繳約二千一百萬生態補償金。若繳不出來,就會依規定裁罰斷水斷電。
許多農田冒出一間間非法工廠,政府擬輔導合法化,但業者須付生態補償金。 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昨獨家報導農地非法工廠合法化問題,農委會提出業者須付變更地目價差給農地保護基金、去年五二○後新蓋的農地工廠即報即拆兩配套,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不少違法業者表示樂意付錢就地合法,問題是:到底要付多少變更地目價差?
農委會昨鬆口公布,將視違規廠區大小、違規時間長短,以及農地工廠所在地的公告地價不同各有差異,公式是「(工業用地單價-農業用地單價)x面積+違規年數x卅萬元」。
違規一年要多加卅萬元,卅萬這個數據從何而來?農委會解釋,「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中針對違反土地使用管制,處以六至卅萬元罰鍰,因此取最高值卅萬元計算,以免被質疑「放水」。
農委會表示,如果業者繳不起,就不會是經濟部輔導廠商,未來會依現行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直接裁罰、斷水斷電,再屢勸不聽,就直接拆除,「這是基本態度」。
有業者反映合法化「代價」太高,但農委會重申,這涉及土地公平正義,違規工廠長期占用農地,當中也有賺取利得,說不用繳、繳很少或繳不起就想合法化,社會大眾應該很難接受。
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蔡昇甫強調,不是所有違法業者付錢就能合法化,前提必須是去年五二○前的違建,且不能位在農委會未來畫設的農業發展區內,才有合法化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