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陳昱光
全球通膨浪潮來襲,不僅僅是反應在資本市場上,此波喊漲風已吹到民生消費品,泡麵、速食業者接連調漲價格,轉嫁生產成本,讓社會大眾開始對通膨壓力「有感」。而在物價飛漲的環境下,所延伸出的退休金準備也更顯重要。不得不說,除了出社會要以累積第一桶金為目標之外,所有人終將面對的退休規劃,未來可能需要有越來越「多桶金」才能足以支應。
根據調查統計,近5年有理財規劃者的比例從53.9%增加至73.6%,就占比來看已有明顯成長,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民眾最愛的理財工具還是儲蓄或定存,雖然也算是一種穩健投資的作法。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若把通膨因素列入考量,隨著物價消費水準越來越高,將可能面臨資產累積跟不上錢縮水的速度,進而影響退休後生活品質。
因此,「抗通膨」理財變成退休金規劃的重要課題,專家提出建議,最基本的是可以透過勞退新制自提6%.不僅具有強迫儲蓄概念,並可以有超過定存利率的報酬,提高所得替代率。
同時也可以依照自身條件,透過退休準備平台採取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發揮長期微笑曲線的複利效果,或是適度安排海內外資產平衡布局等策略,逐步達成「自己的退休金自己賺」目標
尤其在近年台股交易盛行,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開戶的情況下,初入市場的年輕小資族群在風靡當沖、短打交易時,也應提早思考的退休規劃,將投資目光放長遠,追求長期穩健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