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在中山高速公路一路北駛,行經基隆七堵區,占地近40公頃的中油八堵油庫就在高速公路旁,這裡儲有18萬5000公秉的汽柴油、燃油,但放眼望去,卻不見油槽,而是一片丘陵,原來油槽全被覆蓋在草皮底下,融入鄰近山景。
中油主管說,1960年代兩岸關係緊張,蔣經國座車行經麥帥公路(現中山高速公路),看到油槽暴露在外,認為恐會成為攻擊目標,下令全面改建,在油槽外覆土,遠看就像丘陵,「即使在Google map上看,也要專業人士才能辨識。」
掩體油槽 北台唯一
中油將這類覆土的油槽稱作「掩體油槽」,目前國內一共有32座,規模最大是中部的王田油庫,有22座,主要存放汽、柴油,另外十座就在八堵油庫。
八堵油庫於1954年底動工,每個油槽容量為6000公秉,主要供應航空燃油,松山、桃園兩大國際機場都仰賴八堵油庫供油。中油主管指出,第一座掩體油槽建於1966年,至今已運轉近半個世紀。
循著中油員工巡查的路徑爬上油槽頂端,掀開鐵蓋,土層厚達三公尺,土層上還有草、木,中油每三個月派人割草一次。掩體油槽的廊道,現已不多見,類似地上油槽的防溢堤,避免滲漏出的油料在庫區四溢。
員工戲稱「墓仔埔」
除了在油槽外覆土,油槽往往依山勢而建,躲進山坳裡;以八堵油庫為例,三面環山,僅高速公路一面為平地,中油員工私下都戲稱像「墓仔埔」。
由於油槽列為管制區,外人不得擅入,也因此保留完整生態。石門供油中心經理呂芳雄指出,山區油庫不時會有野豬、毒蛇出沒,同仁巡查都要配戴呼叫器,以備不時之需。
眼鏡蛇愛在這「避暑」
他說,每到夏季,天氣炎熱,眼鏡蛇就會盤踞在地下油管上,巡查時,打開陰井蓋,驚見眼鏡蛇,常嚇一大跳。早期也有員工一大早到庫區晨運,不小心踩到毒蛇,險遭蛇吻。
桃機松機 供油全靠它
國人環保意識升高,蓋油庫也變得不容易;中油主管指出,離島地區隨觀光發展,用油量增加,地方政府希望增建油槽,但除金門外,澎湖、馬祖都因在地居民抗爭不斷而「槓龜」。
中油現有14座供油中心,全國(含離島)一共有241座油槽,石門供油中心包含石門與八堵庫區,共有40座油槽,總容量接近100萬公秉,居全國之冠。
中油主管說,有別於八堵油庫主要是供應松山、桃園兩大國際機場航空燃油,石門油庫主力供應鄰近的協和電廠燃料油。該主管說,儘管燃料油成本高,在電力系統中的比重慢慢式微,但在夏季用電高峰期,台電一天仍要買進8、9000公秉的燃料油,用量不可小覷。
雖然供油量最大的油庫在台灣本島,但最新啟用的油槽卻在金門。
中油主管說,金門原有六座油槽,每個油槽容量為1500公秉,但因依規定每五年油槽要清洗一次,致油槽周轉不足,三年前兩座新油槽啟用。
不過,澎湖就沒那麼順利。中油主管指出,幾年前馬公有意發展博弈產業,縣政府考量勢將湧入觀光人潮,向中油表達多蓋2~3座油槽,「當初油料都備好了,但因居民反對,最後作罷。」
中油指出,目前澎湖只有湖西供油中心,主要提供汽油、漁船用油;航空燃油仍仰賴軍方供應,中油開油罐車向軍方借油,再駛進機場為飛機加油。